“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的內容,是伏牛在到達中阿邊境的防區以後,思考最多的東西。社會主義革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最終卻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群眾能夠過富裕幸福的好日子。
在嘹亮的起床號聲中,伏牛和普通戰士一起迅速起床,開始了操課。根據軍事訓練安排計劃,今天早上,主要是訓練刺殺。寒光閃閃的槍刺,在帕米爾高原的曙光中,似乎看不到一點點的威力,戰士們雄壯威武的“喊殺”聲,對巍峨的帕米爾也沒有一點點的震動。
是的,一個連隊,相對於帕米爾來說,真的太渺小了,對於中阿邊境這麼大的地域,就和一滴水與大海的情況差不多。必須依靠群眾,團結邊境地區的各族人民,聚智聚力,隻有這樣才能讓恐怖分子失去生存的土壤,鞏固我們的基礎。但是,這一切都必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可以,如果不加強黨對工作的領導,方向就會出現偏差,甚至出現不可想象的災難性的後果。
是時候開一次支委會了,邊境的嚴峻形勢,我們等不起,天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再次發生悲劇。
早飯過後,伏牛和馬連張碰了個頭,商量了一下召開支委會的事情。決定上午9點召開支委會,重點研究團結和發動邊境地區各族群眾,尋找恐怖分子藏匿線索,鏟除恐怖分子生存土壤。隻要教育好邊境地區各族人民,恐怖分子就會失去庇護,隻能藏身山野。這樣的話,馬連長帶部隊去清剿就可以了,工作的困難幾乎沒有。
支委會按時召開,經過深入的談論研究,做出如下決議:
一、每日派出一個群眾工作小組,首先到營區十公裏範圍內的村子,進行排查。要積極尋求民兵的幫助,力爭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有用的線索。每個小組7人,1名排長,6名戰士。
二、連長馬輝同誌帶隊,在營區五公裏範圍內,仔細查找恐怖分子有可能藏身的地方。連長馬輝的小組,有馬輝和一個行政班組成,形成一個戰鬥單元。武器配備以輕武器為主,配帶火焰發射器和榴彈槍。
三、副連長鐵木爾,帶領6個戰士組成營區周圍戰鬥巡查小分隊。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巡查營區周圍3公裏內的敵情。
四、指導員伏牛同誌,主要在連隊內負責日常事務處理。
當天中午,吃過午飯,一排長巴特爾就帶著幹糧和6名戰士出發了,出發前伏牛特意的向巴特爾交待了要認真檢查通信裝備,時刻保持信息暢通。巴特爾,這個蒙古族的漢子,拍拍胸膛說:“指導員,都檢查好了,我們主要帶一點輕武器,見老百姓,帶著長槍短炮的不合適。我也是少數民族,會和老鄉們很好的溝通的,等我的好消息。”
“不管工作任務完成的怎麼樣,下午6點前必須帶部隊回到營區,這是死命令。”伏牛嚴肅的再一次做了強調。
“好的,沒有問題,兄弟們,出發。”巴特爾帶著部隊向著距離營區最近的烏拉村出發了。
這是一個處在穀地的村子,在夏季的時候,水草豐美,牧民就多一些。冬天的時候,幾乎看不見一個人影,除了那幾條殘垣斷壁。
巴特爾到達村子以後,經過打聽找到了民兵連長,他叫熱布。熱布對這一次的恐怖襲擊是知道的,對官兵的犧牲他也表示很悲哀,希望昆侖山神可以保佑他們早日升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