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不辭而別(1 / 2)

可這算哪門子的兄妹?

送信的護院嚇得哆嗦了一下,任夫人將信擱在桌上,隨手端起茶碗,吃了幾口方問道:“除了九姑娘,還有些什麼人?”

“喬家三少爺,還有一位環二爺,跟著大理寺少卿孟大人夫人一道,孟家還有三位少爺……”把他所知的都說了,又補充道,“我們趕去時,孟二老爺、喬四老爺安排接應的人早一步到了。出事那晚,隻有喬家一位媳婦子受了點輕傷,財物損失也不嚴重。”

任夫人讓護院退下,護院所說的信上也都寫了,她把信端起又從頭看了一遍,一把甩給身邊的胡媽媽。扶著額頭,閉著眼養了半天神。

胡媽媽把信收起來,琢磨著道:“好歹四少爺平安無事。”

“現在是平安無事,誰知一轉眼會不會有事?這天下的路我走過的也不少,哪次出過意外?”

越想越坐不住:“立馬安排幾個人去!”

“孟家和喬家都安排了人,出過一次事,哪裏還不知謹慎些?再說,四少爺雖沒和其他幾位少爺一樣入伍,家裏也請了師傅學了防身之術……”

話沒說完,任夫人就道:“天災難防,人禍更難避。”

胡媽媽知道任夫人還在氣頭上,不如讓任夫人先冷靜冷靜,便告退下去找管事安排。

過了一刻鍾,又回來勸:“孟家和喬家總共安排了十多個人去,這會子怕是快到京城了,我們不知道他們具體走到何地,又不知走的是那條官道……”

任夫人聽著心煩,胡媽媽明白,任夫人主要不是氣兒子去找喬璃,是氣兒子離家這麼大的事竟然沒當麵對她說。

可身為奴婢下人,沒資格去說少爺的不是,不管是當著麵還是背著,也沒人敢說任夫人最疼愛喜歡的四少爺的壞話,隻得閉上嘴。

任夫人氣了半天又歎氣:“人人都羨慕我生了四個兒子,可你看看,一個兩個都不在身邊,好容易留了一個在身邊,現在翅膀硬了,想做什麼說一聲都嫌麻煩……”

絮絮叨叨抱怨了一大堆,傳到任老夫人耳朵裏。任老夫人早已不問家宅之事,安安心心頤養天年,這才知道孫兒任啟航離家的事。

她老人家一向覺得男孩就該粗養,不能像姑娘似的拘在後院,任家其他孩子,八九歲就入伍,任啟航雖選擇讀書,眼下也已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因此覺得兒媳婦太大驚小怪:“出個門都怕成這樣,以後還能成什麼大事?他三個哥哥像他這麼大的時候,都走了半個天下了。”

任夫人有苦說不出,她不是不知道男孩該怎麼養,心裏終究是對那日在寺院聽到的話介懷。更何況,還是事實擺在眼前。

可任老夫人素來不信這個神神怪怪,她就有些後悔,當初不該讓兒子跟著喬三老爺。再想到喬三老爺和喬三夫人,愈發坐不住朝胡媽媽道:“還是早些把四郎的婚事定下來才好。”

長子媳婦是丈夫和婆婆商量著定下來,沒怎麼過問任夫人的意見,等長子媳婦過門,任夫人是怎麼看都不順眼。

等到次子到了說親的年紀,丈夫不得閑,任夫人卯足勁兒想給次子找個讓自己心滿意足的兒媳婦。到最後,大半年也沒看到合適的,婆婆就提到喬家的大姑娘,任夫人覺得丈夫和婆婆始終沒將她這個做母親的當回事。何況,喬老夫人和任老夫人是親姊妹,喬大姑娘過門後是會站在她這個婆婆身邊,還是站在祖母身邊?

因為這門親事還和喬大夫人鬧了一場不愉快,喬家大姑娘後來被晉北王府的老王妃相中,任夫人就托關係給次子娶了江南望族林家的姑娘。

因與長子媳婦不合,林氏過門不久,長子媳婦霍氏就跟著長子去了西北任上。林氏性子說好聽點兒是溫順,說難聽點是溫吞木訥。做事畏手畏腳,與京城貴婦來往很沒存在感,別說主持中饋,就是自個兒屋裏的事也打理不順。

現如今,任夫人雖然有兩個兒媳婦,卻依舊是任夫人自個兒主持中饋,一應交際應酬,次子媳婦林氏跟在身邊,不過充當丫頭媽媽似的端茶遞水。

一個不合心意還有的說,兩個都不好,那問題就很有可能不在媳婦身上了。

久而久之,京城的人都覺得任夫人身為婆婆太強勢,對兒媳婦太苛刻,但凡有頭有臉的人家都不願與任家結親,而願意把女兒嫁給任家的,大多是庶女,任夫人又看不上。

三子現年已經十八歲,婚事還沒有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