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道士(1 / 2)

皇後心中疑惑,她不相信蘇婕妤會做出如此蠢事,兩個人的禮物又是如此湊巧。因此忍不住上前一步,神色肅然,向皇帝勸諫道:“皇上,剛才蘇婕妤說,她所繡的原本是您的那幅《芙蓉錦雞圖》,而剛才那幅佛像則是後來被人調包了的。她的一麵之詞固然不可聽信,可崔貴妃此時獻上的壽禮又正是這幅畫,這未免也太巧了。臣妾覺得,此事事有蹊蹺,不能不查。”

皇帝聽了,神色驀然轉陰,大為不悅,沉聲道:“皇後主持中宮,應該一視同仁,秉公執法。蘇婕妤在宮裏私藏佛像,你作為皇後居然沒有及時發現,這樣的大事你都沒能親自查獲,這時候卻說什麼蹊蹺。朕看在你多年勤謹有德,又親自教導公主們的份上,才沒有治你的管理不嚴之罪,你居然還敢為她說話?崔貴妃好歹也曾協助你管理六宮,難道你就看不得別人的一點好處,非要誣陷崔貴妃嗎?”

崔貴妃和劉美人等都互相對望一眼,唇角隱隱含了一抹得意的笑意,鄙夷地瞥了皇後一眼。

皇後被皇帝的這一番話罵的摸不著頭腦,不禁一怔,呆呆地望著皇帝,隨即眼裏便湧上淚來。她深吸一口氣,狠狠咬住嘴唇,才算沒有在妃嬪們麵前落下淚來,知道自己再多說一個字也無濟於事,隻得默然不語。

崔貴妃盈盈笑道:“皇後懷疑臣妾,其實也不無道理。臣妾繡此圖時,為了給皇上您驚喜,是秘密完成的,隻有蘇婕妤偶然見過。她買通臣妾身邊的人,原是暗地裏要把臣妾的畫繡換成她自己宮中私藏的佛像來陷害臣妾的,卻要把臣妾辛苦完成的作品竊入宮中,據為己有。她自以為宮中皆知她擅繡,不會有人懷疑,殊不知臣妾早已有所察覺,將計就計。幸虧皇上聖明,方能夠還臣妾清白。皇上若不信,此時可以把蘇婕妤身邊的玉心叫來,一問便知。”

皇帝不耐煩地擺手道:“事情已經清楚了,還調查什麼?總之還是蘇婕妤自己私藏的佛像,這一條就是抗旨不遵之罪。朕現在最擔心的,是劉美人肚子裏的孩子。”

閻婉容等都聽的出來,皇帝對皇後的責罵實在冤枉,崔貴妃的辯解更是漏洞百出,這事當真調查下去,到底是誰在調包還不一定呢,她是拿準了皇上根本沒有耐心細查。所有人心裏都明白,後宮之中,乃至整個天下,唯一的理,隻有皇帝一人的喜怒好惡而已。至於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誰是忠,誰是奸,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東西。

殿外大太監梁成尖細刺耳的聲音突然響起,他親自攙扶著一位頭戴紫陽巾,身穿八卦衣的道人走進殿中,那人鶴頂龜背,鳳目疏眉,正是茅山派第二十五代宗師,人稱華陽真人的道士劉混康。

傳說先帝哲宗在世的時候,中原出現了一次罕見的幹旱,哲宗曾聽得人說華陽真人的名聲,便請來劉混康作法。

按照慣例,哲宗賜了一張黃紙,以便讓劉混康畫符燒掉,以溝通上天諸神。

那一天萬眾矚目,所有人都拭目以待,這個傳說中的神人到底有什麼本事,如果他的道術不靈,那麼向皇上推薦他的人就犯了欺君之罪,這在朝中諸臣之間,將再次掀起一場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