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遠程辦公的發展對女性勞動的影響
人力資源
作者:焦陽
摘要:50年代初開始,日本企業在事務與管理部門引入商用化電子計算機進行輔助辦公,日本遠程辦公初期形態出現。2000年以後,隨著網絡寬帶技術的發展與手機的普及,遠程辦公的基礎環境與基礎設施得到本質上的改善,「遠程辦公」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與個人的青睞。2010年日本『遠程辦公白書』發布的數據中了解到,日本國內使用遠程辦公的就業者人數達到全體就業者的16.5%,周8小時以上使用遠程辦公的勞動者人數占總比率的15.9%,自營業者人數占全體總人數的約20%左右。另一方麵,2000年開始,在使用遠程辦公實現就業增長的同時,日本女性勞動者的非正規雇用比率明顯上升。本文以日本女性就業形態的變化為中心,對日本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帶來的遠程辦公與女性就業形態的變化等方麵,進行理論與實證的分析。
關鍵詞:信息通訊技術遠程辦公女性勞動者
一、遠程辦公的發展過程
(一)70年代——80年代的遠程辦公
世界上最早關於遠程辦公的理論研究始於美國和西歐,而日本關於遠程辦公的研究開始於70年代石油危機以後,而真正把遠程辦公從理論研究提升至企業實踐,則是在80年代後期。80年代後期,日本政府關於遠程辦公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日本企業引進遠程辦公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點,是為了削減企業的運營成本。第二點,是為了減少企業中優秀技術人員的流失。這個時期,遠程辦公多以電話和傳真為主要通信手段。
根據1985年日本舊勞動省公布的「在宅辦公對勞動者的家庭生活的影響以及相關研究報告書」中可以看到,日本利用在宅辦公的勞動者當中,女性勞動者的比例非常高,特別是30-40歲的已婚女性勞動者。選擇在宅辦公的理由,一是工作時間比較自由,二是可以兼顧工作與育兒。並且相比一般的兼職,在宅辦公的報酬更加優渥,這也是很多女性選擇在宅辦公的另一種原因。
(二)1990年:網絡的普及和SOHO
進入90年代,隨著網絡的普及,企業間的壁壘被打破,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更加便利,聯係更加緊密。在此背景下,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作為一種新型創業與辦公形式開始嶄露頭角。90年代後期開始,IT革命引起的經濟熱潮大大加速了日本的SOHO創業,和SOHO投機企業的產生。2000年以後,IT泡沫經濟破滅,日本政府對SOHO創業的幻想也隨之破滅,此後關於SOHO企業,日本政府更多是強調其促進就業,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麵。
(三)遠程辦公的現狀
2000年以後,隨著網絡寬帶技術與手機的普及,在宅辦公環境的改善,遠程辦公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根據日本『情報通信白書』記載,在政府的各種文書當中SOHO一詞已經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遠程辦公一詞的頻繁出現。『平成21年通信利用調查』中指出,截至2009年日本企業遠程辦公的利用率達到19.0%,相比前年增加3.3%。『平成22年遠程辦公實情調查』中指出2010年狹義的遠程辦公人員普及率到達16.5%,與2005年相比提高了6個百分點。而廣義的遠程辦公人員普及率到達45.5%,與2005年相比增加了6.5個百分點1。本稿中提到的遠程辦公人員都是指狹義的遠程辦公人員。
二、日本女性的就業結構的變化和遠程辦公
(一)日本女性的就業結構
想要了解日本女性的就業結構,首先要了解日本特有的社會企業文化。在關於世界各地勞動者的調查中,日本企業員工的加班時間最長,也就是說日本企業的正式員工為了工作,需要犧牲大量的個人時間。並且為了維持良好的社會關係,工作以外的時間也要用來拜訪客戶,促進與客戶之間的溝通交流。在日本按時下班和帶薪假期的取得是非常困難的。婚後大部分的日本女性都會放棄工作,直到孩子小學畢業之後才會重新以兼職身份回到雇用市場。這就造成了日本女性的就業曲線呈現其特有的M型曲線。
2001-2010年各年度不同年齡段的日本女性勞動人口數。與2001年相比,2010年日本女性勞動人口中30-34歲,40-44歲的女性勞動者人數有所增加,就業曲線從M型曲線向山型曲線演變,其中不排除由於單純的女性人口數量的增加帶來的增長變化。
排除單純的人口數量的增加,日本的女性勞動人口比率依然呈現M型曲線,與2001年相比2010年各年齡段的女性勞動人口比率都有所增長。其變化原因,會在下麵的文章中進行說明與分析。
(二)日本女性就業的變化
2010年日本女性勞動人口數量占總勞動人口的42.0%,連續三年呈現增長態勢。女性雇用者人數達到2329萬人,對比前年增加了約18萬人。分析其原因,本稿認為首先有以下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