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試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與預算會計改革
財政金融
作者:巨超
摘要:在財政管理中,財務信息的預算會計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供了係統全麵的財務信息,但是目前我國預算會計的改革卻無法滿足順應績效評價的發展趨勢。本文主要闡述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對財務信息的需求,針對我國目前預算會計發展狀況,從而提出改革創新績效評價信息有效途徑。
關鍵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預算會計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共財政框架日趨完善,支出管理逐漸成為我國財政管理的重點工作之一。評價財政支出績效,可以正確認識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並采取相應的措施整合財政資源,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率,減少支出,提高財政管理效率。單位中預算會計所提供的量化信息,為績效評價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以下主要針對目前預算會計存在的各種弊端,從而圍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與預算會計改革展開全麵的闡釋。
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係
“3E”評價體係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包括: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等重要因素,包括:從經濟性的角度考慮政府成本與收入之間的關係;從效率的角度考慮政府成本與收入之間的關係;產出與成果的聯係等。因此,應該不斷增強預算會計的完整性、全麵性,才能充分體現政府年度的預算收支執行、公共部門財務情況、成本費用以及業績等。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判法、曆史動態比較法等作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重要方法,政府可以采取以上這些方法,在政府部門的會計中充分體現府成本、費用、投入、產出等信息。
二、政府部門預算會計出現的各種問題
為上級政府和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提供全麵的財務信息成為國家的預算主要會計任務之一。站在績效評價的角度而言,還存在各種顯而易見的問題。比如:
(1)目標和定位不符合績效評價。目前,財務預算會計,收集整理政府的年度財政資金使用和收入狀況,然後做出科學合理的預算會計,從而對政府的財政監督提供信息。在會計目標核算中,並沒有全麵涉及到政府實際的資源狀況等。
(2)政府的負債反映缺乏全麵性。在反映政府的負債中,可能無法真實全麵地反映財政風險,比如:沒有付清的國債利息、社會保障基金未來負債等,在預算會計體係無法完整地反映存在的各項債務,導致各種財政風險的產生。
(3)缺乏績效評價基本的費用信息。在我國的政府財政預算中,主要是記錄當前的預算支出,由於政府部門有很多連續性投入項目,沒有績效評價的費用信息就使得這些項目的成本和費用難以體現出來,降低了考查公共產品的產出情況的時效性,最終無法正確衡量政府績效的高低。
(4)缺乏全麵真實的預算會計報告內容。目前,預算會計報告主要反映的是預算收支的現金流情況,而沒能體現出政府對資金的使用率以及對其所持有的淨資產的使用情況。
三、預算會計改革的主要途徑
在預算會計改革中,需要結合我國的經濟體製規律,才能順應預算改革的趨勢,遵循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標準,促進我國預算會計中會計信息的整合。同時,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必須重視財務管理的運行情況,並掌握單位的財務運行情況,然後結合相應的收支標準,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努力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提高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從而在計體係當中更好地體現出真實全麵的財政績效評價以及財務信息等。
(一)不斷完善預算會計體係
在目前預算會計雙重導向的改革的背景下,最關鍵是發現預算會計體係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完善預算會計體係,重視預算編製。首先分離出之前預算會計承擔的財務會計職能,加強對政府財務會計的建立。同時,為了更好地反映政府成本,應該不斷建立政府成本會計製度,各施會計的重要職能。因此,在預算會計改革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記賬基礎,收集全麵的信息,製定不同的報表,為宏觀管理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提供全麵的預算信息,實現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時效性。
1、加強對預算會計的重新規劃
預算會計的主要任務是遵循《預算法》規定,反映政府的實際工作情況,在預算計劃所規定的範圍內,運用財政資金,以實現運用目的。目前,最重要保持政府財務報告與對應的政府預算的一致性,不斷完善反饋機製。政府財務報告需要收集真實的信息,進行預算與實際執行情況的補充,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明確政府的受托責任,提高政府的工作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