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姑嫂(1 / 2)

沈君昊走後的第三天,雲居雁決定去探望沈繡。之前的幾天,沈繡除了向薛氏請安,哪裏都沒有去過,也沒有接觸過特別的人。

關於沈繡在小花園麵見丫鬟青竹,雲居雁悄悄打聽了一下。青竹是沈君儒的生母留下的丫鬟,一直在他身邊伺候,前兩年成了他的侍寢丫鬟,算是他的第一個女人。青竹見過沈繡之後出了府,第二天早上便回來了,之後再沒離開過沈君儒的院子。按照門房及府中管事的說辭,青竹那天之所以離開沈家,因為她的母親被車子撞了。為了謹慎起見,雲居雁命人查證此事,青竹的母親的確在那天傍晚被馬車撞了一下,也請了大夫。至於青竹本人,雲居雁得到的評價是:深居簡出,不喜與人往來,也沒有什麼朋友。

可能是因為兄弟的關係,沈君儒雖不似沈君昊那般對女人有嚴重“潔癖”,但他院子裏的丫鬟也很少,與他接觸最多的就是兩個侍寢丫鬟,青竹和綠衣。她們之中他似乎更偏愛青竹,有時會命她磨墨、端茶。

不同於沈君昊經常與人喝酒、玩樂,進出酒樓、馬場,沈君儒十分自律,往來的世家子弟大多出自低調的書香世家。說起來,魯氏的兩個兒子與沈君儒也算熟識。平日裏,他除了跟隨沈倫出門應酬,偶爾也會與友人賞花、吟詩、烹茶,不過大多時候不是留在書房讀書,就是去楓臨苑陪沈滄下棋。

按照這些訊息,雲居雁覺得沈君儒才是應該與蔣明軒成為朋友的那類人,可事實上,他們卻連點頭之交都算不上。雲居雁本想向魯氏的兩個兒子打聽一下沈君儒的交友圈,最後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礙於沈君儒是小叔子,青竹與他的情分不同,雲居雁不能冒然要求審問青竹,唯有從沈繡這邊著手。自從知道沈繡對沈子寒的感情,雲居雁有些同情她,也很想讓她明白,或許那根本不是她以為的愛情。可愛情這回事,除非當事人自己醒悟,否則別人的反對隻會產生反效果。

院子門口,沈繡雖笑得勉強,但還是出門相迎,對著雲居雁恭恭敬敬喚了一聲“大嫂”,問她是否找她有事。因為四周丫鬟甚多,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薛氏或者其他人的眼線,雲居雁隻說她閑來無事做了一盤糕點,想與沈繡飲茶閑話。

沈繡的眼中閃過一絲不屑,但還是笑著迎了雲居雁入屋,又吩咐丫鬟在涼亭中備下泡茶的器具。

入了屋,鞠萍從食盒中拿出一碟桃酥,放在了桌上。沈繡看了一眼,笑道:“這便是大嫂做了,送去給太皇太後品嚐的點心?”

“這隻是普通的桃酥罷了。”雲居雁輕輕笑了笑。她看得出,沈繡的心情依然沒有平複,對她的怨氣甚重。大嫂與小姑的關係本來就是一個難題,而她們中間又夾了一個沈子寒,就更加尷尬了。雲居雁從不認為自己是長袖善舞的人,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氣氛有些沉重。

沈繡端起丫鬟送上的熱茶,吹了吹茶葉沫子,把杯盞放回了茶幾上,不冷不熱地說:“若是大嫂想與我談心,不如我們去楓臨苑坐坐。那邊的風景可比這裏好多了。”她的言下之意,除非到了沈滄麵前,否則她是什麼都不會說的。她看準雲居雁不敢把事情鬧大。

雲居雁輕輕一笑,回道:“風景的好壞,很多時候隻在看的人是什麼心境。”

話音剛落,丫鬟進門說,涼亭內茶具已經布置妥當。兩人移步涼亭。

在石凳上坐下,沈繡命丫鬟們退下,指著麵前的幾株海棠問雲居雁:“剛才大嫂說看風景全在心情,不知道大嫂覺得此處的風景如何?”沒有丫鬟在四周,她的聲音如常,但語氣尖銳了不少。

雲居雁不以為意,看了看隻剩殘枝的海棠,回道:“此刻它們雖已經頹敗,但想來它們也曾絢爛一時。人的一生總有陰晴圓缺,更何況是花木。”

“聽起來大嫂此刻的心情應該不錯。”沈繡把茶杯往雲居雁麵前推了推,又道:“聽說大哥為大嫂找來一支紫竹簫,不知道大嫂……”

雲居雁搖頭直言:“我答應過你大哥,那支簫我隻為他一人吹奏,即便三妹不是旁人,我也不想違背了這個諾言。”

聞言,沈繡隻是冷冷一笑。雲居雁猜測,她應該是知道啟昌侯府發生的事,也知道沈子寒在那裏把鳳簫送給了她。她想告訴她,那時她僅僅十歲,之後又受了傷,根本不知道那是鳳簫,也不知道是誰送了竹簫給她。她想了想,最終還是咽下了這話。此刻沈繡對她滿是負麵情緒。這話聽在她耳中不過是她推諉責任的借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