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花異草、毒花毒樹
1:依米花
生長在非洲的戈壁灘上,依米花非常奇特,每朵花有四個花瓣,一個花瓣一種顏色,紅、黃、藍、白,煞是嬌豔絢麗。
通常,它要花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後,一點一點地積蓄養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麵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花,尤其讓人們惋歎的是,這種極難長成的依米小花,花期並不長,僅僅兩天的工夫,它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
2:大蠍子草和火樹麻
莖杆直徑在2厘米左右,株高2.5米,主生長在低山溝雨林、石灰岩山雨林和其他灌林叢中。樹火麻的莖杆有綠色和紫紅色兩種。這兩種植物葉片很大,長、寬在10~25厘米之間,葉片輪廓呈五角形,基部心形,掌狀深裂,邊沿長有不規則鋸齒。莖杆和綠葉上,有螫毛和絨毛生長。這兩種植物的灼傷力比小蕁麻強得多,既可灼傷人,也可灼傷畜。不論人畜接觸都會產生火燒火燎之感,皮膚會立即紅腫。樹火麻的生物堿很毒,有文獻記載,可使小孩致死。據被子樹火麻灼傷過的人介紹,灼傷之後,隻要在火上烤受傷部位,便可止癢止痛。
3:依蘭香
世界上有名的"依蘭--依蘭"香精,就是用依蘭香的鮮花作為原料提取的。20世紀60年代進行植物資源普查時,中國首次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發現了200多株依蘭香老樹,有的依蘭香植株,粗大得要兩個人才能合抱。依蘭香的花朵,顏色淡黃,花瓣細長,尖端勾卷如菊花花瓣,隻是形狀沒有菊花美麗。但花香獨特,濃鬱持久。花盛之時清香飄逸,老遠便能聞到香味。若寨旁有依蘭盛開,寨內也會芳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這種名貴的香花具有一種令蚊蟲聞而生畏的特點,依蘭開花時節,花樹附近不見蚊飛,沒有蚊咬。傣族婦女常將依蘭鮮花采來,插於發際,戴於胸前,以其飾身防蚊。據說,竹樓上插上一枝依蘭鮮花,室內的蚊蟲便會被花香驅趕出
屋,夜間不掛帳子,也不會遭受蚊蟲的叮咬。
4:藤泉
在西雙版納的密林裏,有一種儲水能力極強的藤本植物。這種植物能將根須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儲存在莖幹之中,一段手臂般粗的藤條,可儲水近百毫升,被人們稱為藤泉。
密林中這種儲水能力極強的野藤,屬葡萄科巨型藤本植物,多生長在低山溝穀雨林或石灰山季雨林內。儲水的老蔓粗壯扁平,寬厚之比為6:10。因形似扁擔,學名也叫做扁擔藤。
這種藤蔓長著許多卷須,那卷須遇草纏草,碰枝裹枝,攀爬在喬木林間。掛在林間的粗壯蔓,第年都要開一次花,結出許多與葡萄形狀一模一樣的漿果。果實成熟時,如顆顆金黃色的串珠,可惜味道太酸,難以食用。扁擔藤綠葉又大又多,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地下的根須四處伸廷,占據大片泥土,拚命搜集水分滿足枝葉對水的需要。為保證水分的快速輸送,老蔓莖內分布著數以百計的輸水"管道",不論什麼時候,"管道"內都存滿根部送來的清水。斬斷老蔓,斷麵上不僅可見密密麻麻的水孔,並有清水自孔內汩汩流出。熟知扁擔藤有儲水特性的獵人和林業工作者,在找不到泉水的時候,便砍斷扁擔藤的老蔓接水解渴。據飲過藤泉的人介紹,藤蔓內流出來的泉水雖談不上甘美,但並沒什麼怪味,口渴時確實可以解渴。但那種水不能多飲,喝過了量會產生麻感,還會因此而中毒。
5:見血封喉樹
見血封喉樹,是南(蟹)方熱帶雨林中的一種樹脂極毒的高大喬木。這種毒木,當地傣族稱它為"埋廣",學中叫箭毒木,是桑科見血封喉屬喬木。
見血封喉樹,植株高大,枝葉常綠,它和四藪木一樣能發育高大的板根,但板根形狀不如四藪木的壯觀。這種毒木會開花結實,卵形紅色肉質果實落地後便會生根發芽。樹幹上那層多纖維的厚皮內,含有豐富的乳白色樹脂,樹皮上經砍破,樹脂便會溢出。從前,當地群眾常取這種樹脂,配製毒藥,塗在弩箭上獵殺凶獸。據說,這種毒藥一旦進入血液,野獸便會停止呼吸。毒性發作極快,有"上坡七步倒,平地八步亡,下坡九步死"之說。中了毒箭的野獸,隻能奔跑七至九步便會倒地。
6:神秘果
神秘果,是一種很不起眼的漿果。這種漿果隻有小粒咖啡般大小,果子成熟時呈橙紅色。剝開果皮,隻有一層薄薄的白色果肉,果核卻顯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