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歆也笑著回禮:“董將軍乃國之棟梁,由董將軍親自北上討伐匈奴,此戰不出數月,必然大捷。”
二人皆爽朗大笑,這時,一名丫鬟端來兩杯茶水,分別擺放二人麵前,將劉歆那杯舊的茶水撤下,屋內出現短暫的安靜,不久,劉歆開口說道:“這次北上,不知董大人打算如何反擊匈奴?”
董忠知道劉歆前來,定是已想好破敵之計,便假作沉思,笑道:“倉促間,本帥還沒有想好。”
這時,劉歆拱手笑道:“我倒有一策,不知董將軍肯聽否?”
“劉大人不妨直言。”
劉歆點頭,笑道:“婁奔屯守定襄已久,將匈奴主力牢牢拴在定襄,而雲中此時有匈奴近六萬兵馬,短時間內不能平定,唯獨雁門郡,那裏僅有匈奴三萬守軍,若大帥聯合離石邑兩萬兵馬,加上麾下十五萬大軍,先收雁門,然後西進,配合婁奔,何愁定襄的匈奴主力不敗?”
聽到這,董忠微微點頭,大笑道:“劉大人的計策果然不錯。”
停了下,董忠又道:“但兵貴神速,十五萬大軍一時間難以集成,本帥打算先調集五萬兵馬,以最短時間北上,往援離石邑,收複雁門郡。”
“五萬兵馬是不是少了些?”
見劉歆問起,董忠朗聲大笑:“兵不再多,而在於精。”
???
此時河北奏折如雪花般送入長安,王莽的禦案上堆著厚厚的一摞,此時已經入夜,但王莽無心睡覺,隻得在禦書房內批閱奏折,此時看到雲中郡郡守送來的八百裏加急奏折,不禁猛拍禦案:“砰??”
很快,王莽將身前的茶杯拿起,狠狠丟在地上,怒道:“豈有此理,雲中郡已被圍近一個月,婁奔還不往援,他想做什麼?”
停了下,王莽強壓心中怒火,婁奔之事遲早要處理,隻是眼下大戰在即,王莽暫且忍耐,暫時不動婁奔,想到此,王莽抬頭看向門外,朗聲喝問:“董忠還沒來嗎?”
“回稟陛下,已經去請,應該快到了。”
王莽點頭,此時心中怒火已去了三分,便拿起奏折,繼續批閱,不久,門外響起侍曹尖銳的彙報聲:“大司馬董忠到。”
很快,董忠快步走入,雙手抱拳,躬身施禮:“臣董忠,參見陛下。”
“董卿請起。”
這時,王莽從龍椅上起身,在禦案前徘徊,半響,王莽問道:“軍隊集結如何了?”
董忠微微頷首,輕聲道:“臨時集結部隊,難度很大,但臣此時已集結五萬兵馬,準備明日啟程,先往援馬邑關,奪回雁門郡,等剩餘十萬兵馬集結完畢後,在統一西進,從雁門殺入定襄,與婁奔會合,爭取一戰殲滅匈奴主力。”
“想法不錯,朕很期待你凱旋之日。”
停了下,王莽又道:“雲中郡已多次告急,城中無糧可食,朕很憂慮,董卿可有辦法救援雲中郡或者減緩雲中郡的壓力?”
董忠略作沉思,半響,輕聲道:“陛下,臣會盡快結束雁門一戰,爭取早日西進,往救定襄,雲中二郡。”
半響,王莽微微點頭,大戰即將開始,自己也不便過多追問,想到此,王莽輕歎,走到窗前,看著外麵朦朧月色,心中對婁奔,劉睿和蓬勃的恨再次燃起,但王莽心中清楚,此時不能再給董忠施壓,所有一切,隻等大戰之後一並清算。
“既然董卿明日便決定啟程,朕也不多耽誤,你早點回去休息吧。”
董忠唱諾,剛要離去,王莽又補說道:“另外,一定要注意幽州動向,切勿被銅馬軍趁亂襲擾,貽誤戰機。”
“臣明白,一定密切注意幽州局勢。”
“退下吧。”
???
清晨,從荊襄臨時調集的五萬兵馬已抵達弘農郡,大戰即將爆發,在數百親隨的陪同下,董忠向南門馳去,準備趕往軍營,揮軍北上。
殷虹被董忠任命為帳下參議,留守長安,準備將剩餘的十萬大軍集結,由兵曹掾配合殷虹集結兵馬。
董忠離去不久,一支百餘人的隊伍緩緩馳入長安,為首之人,乃是王邑,他已奉命回長安述職,此時看著長安城內來往的行人,王邑不禁輕歎,終於,他還是沒有戰勝匈奴,自己的政治前程一片渺茫,不知何時何日,自己才能重掌軍權。
未幾,王邑來到未央宮門前,看著巍峨的宮殿,王邑心中忐忑,回想數月前,王興也是兵敗而歸,被王莽無情處斬,而今時今日,自己也同樣從河北敗歸,不知王莽會不會一怒之下,將自己斬首?
糾結與忐忑侵擾著王邑內心,不久,一聲聲旨意傳來:“宣前大司馬王邑進宮麵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