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 王臨奪權(2 / 2)

想到此,王邑點頭,笑道:“當然記得,不知太子為何忽然提起此事?”

“王叔不認為並州主帥應該換人了嗎?”

王臨起身, 走到王邑身前,低聲道:“如果王叔能在父皇麵前,把臨水縣慘案推到董忠身上,那並州都督一職,必然會落到??”

王臨用手指向王邑,王邑沉吟半響,輕笑道:“我今夜就去稟明皇上。”

???

白天的朝會實質上沒有任何意義,王安與王臨向來是兩個勢力,勢同水火,王莽早已窺覷,但作為一國君主,遊刃在兩大勢力之間,可以平衡朝野,避免一家獨大,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如何處理並州局勢,王莽猶豫未決,匈奴擁兵十二萬南下,董忠主力卻在平定縣安然整編,這著實讓王莽惱怒,但王安說的也對,幽州百股亂匪,青徐赤眉,荊州綠林,都已深深威脅到朝廷,若不鏟除,自己的皇位不穩。

想到此,王莽忽然想起劉峰,涼州牧曾多次上表,言劉峰勢力過盛,郡兵已超過十萬,具體數字不詳,涼州牧也曾多次勒令劉峰裁軍,卻得不到具體回應,不得不讓人起疑!但匈奴南下,眼下也顧不上劉峰的裁軍問題,隻能暫時忍讓,由朝廷派使前去督促劉峰裁軍。

時間一分一分過去,不久,侍曹緩步走入,來到王莽身側,施禮道:“陛下,太子和新建王已到偏殿。”

王莽點頭,朗聲道:“讓他們進來。”

侍曹點頭,向外走去,不久,王安和王臨快步走入,朗聲道:“兒臣參見父皇。”

王莽揚手:“平身吧。”

二人起身,佇立在側,這時,王莽走回到鑾椅上坐下,看著二人,盡量壓製心中的怒火,柔聲道:“定襄郡已經失守,董忠在平定縣按兵不動,朕深感憂慮,如何處置這件事,朕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不等王臨開口,王安先一步走出,來到禦案前,雙手抱拳,朗聲道:“父皇,董忠按兵不動,期間定有隱情,還請父皇三思。”

見王莽不為所動,王安又道:“兵家有雲,先謀而後動,匈奴南下不久,長安剛剛得到消息,董忠也不會太早知道匈奴動向,此刻按兵不動,兒臣認為,董忠在尋找戰機,伺機發動。”

停了下,王安又道:“況且,兩軍交戰,排兵布陣,如何布局尚需斟酌,父皇不防給董忠些時日,若是不勝,斬他不遲!”

話說到這份上,王臨一時不好插口,正在躊躇之時,侍曹開門而入,走到王莽身旁,輕聲道:“陛下,大司空王邑在外求見。”

“這麼晚,他來做什麼?”

王莽猶豫片刻,朗聲道:“讓他進來吧。”

侍曹離去,王臨長舒口氣,王邑終於來了。

不久,門開處,王邑快步走入,來到近前,深施一禮,朗聲道:“臣王邑,參見陛下。”

王莽擺手,笑道:“深夜入宮,找朕何事?”

王邑沉思片刻,整理言辭,笑道:“陛下可還記得,北巡之時,臨水縣官員慘遭屠戮,死百餘口?”

王莽頷首,王邑不提,自己險些忘了,上次派王邑前去督查,居然一無所獲,此刻無故提起,必然是有所收獲,便笑道:“你不提,朕險些忘了。”

王邑上前一步,笑道:“臣上次督查,未有結果,心裏始終放不下這件事,留下百餘人在臨水縣追查真凶,終於,臣查出??”

說到這,王邑假裝惶恐,欲言又止,王莽急問:“到底是哪股匪軍所為?”

“是??是大司馬董忠麾下揚武將軍劉睿所為。”

“砰”

王莽猛拍禦案,一縣官吏統統被殺,王莽始終懷疑是並州亂匪所為,此刻得知是董忠麾下揚武將軍劉睿所為,王莽心中怒火中燒,咬牙怒道:“速派黃門令持朕旨意,往平定縣緝拿董忠和為亂黨徒,押解回京!”

王安剛想上前辯解,王臨已快步走出,來到禦案前,勸道:“大戰在即,父皇不可直接抓捕董忠,否則會引發軍心不穩,兒臣認為,可先調回董忠,派大司空王邑前去督軍,等匈奴蕩平,在搜捕劉睿不遲!”

王莽略作沉思,打定主意,朗聲令道:“擢大司空王邑暫行大司馬事,明早啟程,帥六萬北軍,趕往平定縣,接手董忠大軍,令外,擢董忠為禦史大夫,責令即刻回京述職。”

眾人唱諾,王莽此刻心裏煩躁,無心再討論下去,沉聲道:“朕累了,你們都退下吧。”

???

走出未央宮,王安長歎一聲,王邑並非將才,如何能與匈奴對抗,且太子為了打壓自己,不慮國家存亡,處處擠壓忠臣,如此下去,新朝怎能不亡?

不久,身後傳來王臨和王邑爽朗的笑聲,王安怒視二人,許久,甩袖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