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誰與爭鋒(上)(1 / 2)

寒冷的風正在呼呼地刮,因為蝗災,舉國動蕩。宏偉的大殿內,王莽坐在鑾座上,看著滿朝的文武,心中煩悶無比,一個月內,全國新增起義軍多達七十多處,最具威脅的起義軍是山東東部的赤眉軍,主要首領是樊崇和徐宣,人數已經發展到七萬人,遠遠要比自己的一個常備軍還要多,他們的主要特點是將眉毛塗成紅色,所以在上個月,王莽曾派官府嚴查,凡是紅色眉毛的,全部以赤眉論處,可盡管這樣,赤眉軍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再就是綠林軍,占據了荊州綠林山,與朝廷為敵,主要的首領是王匡,王鳳,自己曾多次派兵攻打,可就是打不下來。

還有河北的銅馬軍,青犢軍,尤來軍等,都已深深的威脅到自己統治的江山,匈奴還屢屢犯邊,董忠和廉丹加起來十多萬軍隊,已經這麼久了,還沒把匈奴打出去,如果在這麼下去,自己這個皇帝可真要下台了。

王莽越想越煩,下麵站著的文武百官卻一個個像雕塑一般,死死地站在那裏。

“關鍵時刻,一個個都給朕裝啞巴,朕養你們何用!”

王莽再一次憤怒的吼著,他站起身,走下鑾座,緩緩向台階下麵走去,站在身旁的侍曹也趕緊警惕的跟在王莽身後。

“陛下,為今之計,當召回北方的軍隊,先平息內亂,匈奴乃蠻荒小族,以利誘之,他們必然退兵。”

王莽順著聲音看去,是丞相孔光,便認可的點點頭,覺得他說的到有幾分道理。

“陛下,丞相之言斷斷不可用啊!”

一個焦急的聲音把王莽從沉思中驚醒,放眼望去,是京兆尹劉歆,沉思片刻,王莽厲聲道:“劉卿說說,為何不可?”

“回稟陛下,我三軍已經開往漠北戰場,所耗資費,數以萬計,死亡勞役,不可勝數,如今若是在興師動眾,無功而返,全國人民當心灰意冷,那時,何人還會全心全意的效忠陛下呢?望陛下三思!”

劉歆說的也有道理,王莽有些舉棋不定,在原地來回徘徊,忽然,一名身穿白色錦袍的少年走出,立身朗聲道:“嶽丈大人所言極是,父皇可要三思啊!”

王莽定睛看去,是三子王臨,滿意的點點頭,笑語眾人道:“統義陽王(王臨爵封)所言極是,朕意已決,擢更始將軍甄豐,衛將軍王興,為左右都督,召集關隴諸軍,討伐諸路叛軍。”

班中有二人出列,朗聲唱諾,王莽環顧眾人,目光落到一個身穿灰黑色錦袍的少年身上,厲聲道:“擢新建王王安為督軍,統兵一萬,前往漠北,督戰匈奴,若是在與匈奴耗著,就讓他們提頭來見朕。”

王安乃是王莽第四子,機警,謹慎,禮賢下士,胸有大誌,此時聽得王莽旨意,立刻走到大殿中央,躬身施禮:“兒臣遵旨。”

???

郡首府位於武威郡郡城中心,是武威郡的最高指揮中心,在郡守府門前,數百名士兵昂首挺胸,列隊以待。

府衙內,不時傳出眾人的說笑聲,這是郡守劉封帶領眾人出來了,負責擂鼓的士兵拿起鼓槌,緩緩敲響戰鼓“咚??咚??”

“列隊!”

一名軍官高呼一聲,郡首府門前站崗的士兵右手撫胸,行軍禮,府外列隊的士兵將兵器揚起,等待檢閱。

武威郡郡守,名叫劉封,官拜都武侯,是漢宣帝劉詢的孫子,父親是漢宣帝第三子楚孝王劉囂,哥哥是廣戚候劉勳,劉勳生子劉顯,劉顯的兒子劉嬰就是後來被王莽推上太子位的孺子嬰,那時劉峰在長安擔任虎噴中郎將,掌未央宮北門宿衛。

後因王莽篡權,劉氏衰微,劉封被外調到武威郡擔任郡守,心中卻一直沒有放下光複漢家江山的決心,隻因自己手下乏人,兵力太少,一直就這麼黔首以待,靜觀天下時局。

而今日的這場巡視,卻是劉封特意安排,目的很明顯,就是讓徐元看到,武威郡附近到處都是叛軍,他劉封已自顧不暇,哪有軍糧資助廉丹

片刻後,眾人各自走到自己馬前,牽過韁繩,蹬上馬,劉峰抬手向前一揮,戰鼓立刻轟隆的敲響,一名劉峰的親隨高喊:“出發!”

幾十名身穿鎧甲的親衛率先向遠處奔去,幾名將軍駕馬疾馳,伴隨著雜亂的馬蹄聲,隊伍開始向遠處行去。

寒冷的秋天,風還在不停的刮著,長長的隊伍像一條巨蟒一般,奔城牆方向駛去,五顏六色的旗幟迎風招展,在劉峰身後,整齊的排列著武威郡大大小小的官員,分別有:都尉王宏,郡丞孫豹,長史侯末,功曹使韓愈,五官掾田鬆,督郵吳孟???等等,而在徐元身後,跟隨的是兩名親將,宋橫和龔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