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寒煙渡(1 / 2)

自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以來,人們在世多受磨難。不是戰火四起便是天災不斷。而人們在受此磨難之後便多向往天上遙不可及的神仙生活。於是,一些聰慧之輩便遍訪古書古跡總結出了一些練氣修行之法,是為修真。而這些法門其實並不能真的幫人們修煉成仙,但卻也能讓人變得極其的強大。其中一些驕楚之輩更是有通天徹地的大神通,翻手為雲,覆手為雷。所以世人也多以神仙相稱。

到如今修行之法之多林林總總可比天上星辰。修行之法不同,行事也多不相同。其中一些行事仗義之輩便被稱作正派,而一些行事邪惡之輩便被稱為邪道。

滄海桑田,自古正邪兩道紛爭不斷。到如今更是涇渭分明。以寒煙江為界,寒煙江以南便是以菩提寺、玉清門、萬花閣為首的正派之地。而寒煙江以北的八萬裏白山黑水之中卻是隱藏著修羅門、魔刀堂、無情宗等邪道派別和諸多異族。

寒煙江終年被一層淡淡的煙霧籠罩,煙霧甚寒。月光照射之下一片淡淡的清輝,如同一條玉帶一般橫臥在神州浩土之上。故名寒煙江。寒煙江兩側沿岸更無城鎮,隻有一個個小小的渡口——寒煙渡。這也是普通百姓進出八萬裏白山黑水的唯一入口。

故事便是從這裏開始的。。。。

雨後的天空還飄蕩著絲絲的烏雲。濕濕的微風從寒煙江上吹來,帶著淡淡的寒煙吹打著一方千年的無名碑。說是千年,但這無名碑在這裏矗立了多久並沒有人知道。隻有那斑白的顏色和上麵那層深綠色的青苔在顯示著它的古老。

在這層層青苔的襯托下顯現出了一行蒼勁有力的大字:一江煙雨任平生————寒煙渡。這行大字個個鐵畫銀鉤,盡顯崢嶸。

雨後的寒煙渡是莫劍鳴眼裏最美的風景,越過一個個水窪,莫劍鳴提著一竹籃飯菜來到了寒煙渡那個亙古不變的渡口。舉目望去一層淡淡的煙霧籠罩在江麵上緩緩地飄動,一叢叢蘆葦在煙霧裏時隱時現真是個:寒煙一度隨春水,華絲半鬢任平生。在這一片朦朧的江水旁邊站著一個書眉星眸的少年。少年身材稍顯單薄高瘦,臉色有點蒼白嘴角微微的緊繃,手裏提著一個竹籃,正是莫劍鳴。

莫劍鳴站在渡口看了看被煙霧鎖住的寒煙江眉頭微微皺了下,提著竹籃的手又緊了幾分。這少年站在渡口等了片刻,似乎在等什麼人一樣。隨後又看了看依舊緩緩飄動的煙霧踮起腳尖,把手撐在嘴旁:“僧爺爺,你在哪兒啊?”

一聲稍顯稚嫩的呼喚在江麵上蕩開。

東去的江水帶走了淡淡的寒煙,也帶走了這聲叫喊。寒煙江如同睡著了般的靜謐,隻有低低的蟲鳴聲。但不一時一聲佛號從煙霧中傳來。

“寒煙渡口,渡人渡己,阿彌陀佛。”

隨著這聲佛號,寒煙江江麵上的那層煙霧如同活了般開始向兩麵飄動。一帆小舟如同分開了煙幕般從中緩緩駛來。

細目望去,一個身著杏黃色僧袍的老僧單手禮佛,微微垂頭的站在小舟的船頭。老僧雖然麵容枯槁但雙目含光,絲毫不顯頹態。其實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小舟並沒有帆,老僧也沒有撐篙。但小舟卻是無風無篙的悠悠駛來,端的是十分神奇。

老僧很久以前就開始在此渡人了,至少在莫劍鳴記事起老僧就在此了。沒有人知道老僧從何而來,隻知道忽然有一天江上就多了一位僧人在此渡人。在此乘渡的人都是鄉間的普通百姓,哪裏見過小舟自渡的神奇情景,因此便多以神僧相稱。其實老僧是有法號的,老僧的法號是無相,隻是老僧從未向人提起,就像從未向人提起他從何而來一樣。

莫劍鳴見到無相從江中駕著小舟駛來微微一笑,淡淡的書眉彎起一個俊朗的弧度,又緊了緊手中的竹籃,緊步趕上了已經從小舟上渡下船來的無相。

“僧爺爺好”

無相抬起頭,蒼老的麵龐上顯現出一臉的慈祥。伸出另一隻沒有禮佛的手摸了摸莫劍鳴的頭。隨後目光流轉看了看莫劍鳴手中的竹籃眉頭微微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