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編輯部前移看地方兩會對外報道的創新
實踐探索
作者:曹凱
每年的1月是地方“兩會”季,往年此時,新華社多媒體待編稿庫裏的分社來稿零零總總,稿件數量不少,但編輯們仍感到適合對外報道的並不多。
作為今年提升國內分社對外報道水平的一項創新之舉,新華社對外部領導派我前往西藏,與分社記者一起跑兩會,共同挖掘鮮活的會議新聞。西藏分社領導給予大力支持,打通采訪渠道。在十天時間裏,我和分社記者在策劃、采訪、寫作、編輯上試圖充分滿足外界對西藏的好奇和質疑,在提高地方兩會對外報道的針對性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主動設置議題 精準回應關切
西藏曆來是對外報道的重點。Google一下就可發現大部分外媒報道集中關注達賴轉世、宗教自由、文化入侵、環境惡化、攫取礦產資源,更有報道聲稱“社會主義新農村破壞藏族傳統文化和民族身份認同”、“西藏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地”,還有人說西藏的“兩會”是一場隻會投讚成票的“橡皮圖章式”會議。
針對這些不實之詞,我們在會前策劃時,主動設置了以下幾個重點議題,決定用事實說話,講好西藏故事。
1.回應外媒質疑西藏人大製度是“橡皮圖章”。適逢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在西藏實施50周年,我們借西藏兩會的契機回顧人大製度對西藏發展的推動作用,通過人大代表的履職經曆回應外媒質疑。“來自阿裏地區的邊巴卓瑪去年提交了3個議案,其中農牧民考駕照難和縣一級學校學生享受營養餐都得到了落實解決,今年她帶來了5個議案。”這些生動詳實的議案將人大代表如何發揮作用展示得較為全麵,謊言也不攻而破。我們采寫的《西藏迎來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實施50周年》在人大會閉幕當天發出,被澎湃、鳳凰網等200多家境內外媒體轉發。
《西藏人大審議通過關於製定天葬管理條例的議案》一文抓住了西藏有史以來第一次從立法角度管理天葬事務的契機,充分反映了人大代表發揮自己參政議政、保護西藏傳統文化習俗的作用。中英文播發後被《印度時報》《中國日報》、香港中評社等中外媒體采用。
2.用僧侶代表委員履職來反映宗教自由和文化傳承。西藏活佛的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謎。西藏宗教自由究竟有沒有保障?傳統文化能不能得到有效傳承?活佛們宗教地位高,信眾多,影響力大,最有發言權。
《“90後”活佛委員的“參政經”》《西藏活佛:現代傳播工具是很好的弘法平台》《“參政議政”成西藏高僧活佛利益眾生新途徑》這些稿件,不僅還原了活佛的日常生活,讀者看完之後也會感慨“原來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看電影聽音樂玩微信刷朋友圈”,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同時,活佛們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關心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宗教文化傳承的形象在讀者心中也矗立起來。
3.分析西藏經濟增長模式,彰顯中央政府支持西藏發展穩定的決心和力度。西藏經濟連續21年以兩位數增長,在內地不少省份紛紛調低今年經濟增速時,西藏仍打算維持高增速,顯得格外引人矚目,其背後原因值得關注。
放在全國背景下,西藏貧困發生率全國最高,貧困人口眾多、基礎設施落後、產業基礎薄弱、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要想在2020年與全國其他地區一起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難度很大。用大規模投資推動西藏公路、鐵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其經濟的高速增長才有可能與全國其他省份一起完成2020年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其投資驅動增長模式有其合理性。《西藏經濟逆勢增長 2015年GDP增速目標定為12%》在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宣讀政府工作報告後第一時間發出,被《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及100多家媒體和機構網站采用。英文稿被《中國日報》推特推送,並被境外某藏獨網站轉載。
《西藏打造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一稿將西藏的發展與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宏偉藍圖結合在一起,指出西藏的經濟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突顯了西藏的獨特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指出發展邊境貿易、國際旅遊、藏藥產業及特色農牧業、文化產業是西藏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稿件播發後引起商務部等政府機構和中國證券報、和訊、東方財富網等財經媒體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