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類實踐教學的組織(1 / 2)

淺析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類實踐教學的組織

教學改革

作者:範雪峰 李瀟穎

【摘要】為了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發展麵臨的問題,有必要為加強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提供更為廣闊的平台。通過確定實踐教學目標、學生論文評論、教師反饋評價等教學組織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全麵培養應用型、實踐型、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類;實踐教學;組織實施;意義

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價值多元化、思想觀念領域的矛盾與問題較為突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發展也暴露出了眾多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必須作出適當的改進,才能繼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進而引導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發展麵臨的問題

1、高校部分成員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重視度不夠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即是法學學科的主要專業又與“高校兩課”對接,其理應處於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事實上,該專業受到的重視不夠,首先,一些學校的相關領導認為該專業“市場化”空間不大,未將其致於重點發展的地位,這就容易導致管理不到位,經費和資源保障不足。[1]其次,本專業的一些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興趣不足,學習動力缺乏。再次,其它專業的一些老師認為思政類的課程尤其是“兩課”占用了廣大非思政專業學生的公共學時,從而容易產生誤解甚至是質疑。

2、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方法存在滯後性

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自身的特點來看,也有值得改進之處。首先,從課程安排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主要課程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政治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法學概論、倫理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教育心理學、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西方政治思想是等課程。這些課程的理論性較強,相互之間的功能性銜接較弱,多數內容的實踐操作性不易組織。其次,本專業教材的編寫也較為呆板。由於本專業的教材需要教育部的嚴格審定,因此,難免出現呆板的大綱命題式結構、文字過多、意識形態色彩較強、案例較少,與當前社會現實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不能完全滿足當代大學生認知需求、能力拓展、就業培訓等多方麵的要求。再次,從教學方法上講,部分教師由於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論”的影響,課堂教學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忽視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無法讓受教育者心悅誠服地接受所講內容,更無法助其內化為思想、行動。

以上情況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急需探索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變革,提高實踐性,進而提升影響力與適應力。網絡學習資源日益發達的現狀恰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些新的資源空間。

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類實踐教學的組織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組織和展開一係列相關的理論實踐或社會實踐,使學生們能直接領悟理論知識、體驗技能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政治學科的理論和師範技能,而且能使他們學會如何發現知識、如何應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2]它是訓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理論素養、工作技能、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專業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可以包括技能類實踐教學(辯論賽、學生試講)、理論類實踐教學(撰寫論文)、社會類實踐教學(各類專業實習、社會實踐活動)。基於篇幅的原因,本文主要以“理論類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為例說明其組織方式。

1、確定實踐教學的目標

現有的理論類實踐教學(如撰寫畢業論文)往往在大四進行,這樣的計劃安排明顯較晚:不少學生在這之前不但沒有進行過相對專業的論文寫作,甚至連公開發表的專業論文也沒認真讀過。因此,如果進度允許的話,有必要在大二、大三的某些理論類課程中增加一些實踐教學的目標。第一,該目標應以複習、深入分析理論類課程的某些重要知識點作為出發點,以保持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銜接。第二,該目標應以調動學生參與,培養各類能力素質為突破口。第三,該目標應結合人才培養計劃,實現理論課功能的延展。例如,可以通過鍛煉學生的期刊文獻下載、論文分析能力,為畢業論文作準備;鍛煉學生教案製作、課堂講授,為專業教育實習作準備……。

2、教師給出作業要求和論文評價標準

基於確立的目標,教師可以借鑒本專業畢業論文的評價標準,提出作業要求。就主題而言,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如下兩類選題:第一,文獻綜述,針對某一具體政治觀點或現象,收集資料,整理總結,進行寫作。第二,針對一篇已經發表的高層次論文進行評價。當然,教師還需給出評價的標準,例如,選題(研究新穎性)占25%,內容(論據15%、論證15%、結論、方法15%)占45%,形式(參考文獻15%、結構清晰15%)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