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時代”如何提高領導力(1 / 2)

領導藝術

作者:程愛軍

微博作為新興的自媒體平台,目前正受到網民的強烈推崇,用戶數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正逐步改變著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社會交往的方式。如何充分利用微博,適應變化、規避風險、真誠溝通,從而有效提升領導力,是擺在各級領導幹部麵前的重要課題。

“微時代”及其影響力

自2006年3月由blogger的創始人美國的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twitter,以及2009年8月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新浪微博”以來,我們便進入到了以微博為載體和交流平台的“微時代”。微博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真正標誌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2010年,曾被譽為中國微博元年,2011年則被稱為微博的普及年,除了普通民眾,對“網絡問政”日益重視的政府機構和官員也絲毫不顯落伍,紛紛在第一時間進駐微博,通過“微博”平台主動與網民對話,征求意見,了解社情民意,並進行解疑釋惑,受到了網民的極大擁戴。

但伴隨著微博等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一係列新挑戰、新問題也逐步顯現。第一,領導能力受到挑戰。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微博日漸普及的今天,在領導幹部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網絡信息技術知識,領導者駕馭網絡社會的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戰。第二,領導權威受到挑戰。“微時代”的領導權威不再是依靠權力而生的力量,而是取決於領導者的人格魅力而形成的非權力威信。第三,領導角色定位遭遇難題。微博中的官員往往不得不麵臨職務角色與個人身份之間轉換的糾結,以及官員與普通民眾話語表達方式、自由度的差異,一時間還很難做到收放自如。第四,領導決策受到挑戰。一方麵,“微博民意”促使領導所製定的決策更具有科學性和民主性;另一方麵,因為“微博民意”代表的是利益取向有時不是正確方向,利益取向決策和正確決策有時候是相悖的,所以有時候領導的正確決策受到“微博民意”的挑戰。第五,領導言行受到挑戰。微博平台打造的是草根化的話語環境,它對話語表達方式有特殊要求,“官話”在這裏顯得格格不入,“假大空”則徒增笑柄。

提升“微時代”的領導力

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安迪·沃霍爾在20世紀中葉曾預言,在未來社會,15分鍾內,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獲得成功。這一預言在“微時代”已成為現實。如今,微博正以“微”力量改變著中國的官場生態。領導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直麵“微時代”帶來的挑戰,不斷提升領導力。

1.掌握使用網絡微博的技能和技巧。時代的發展,要求領導幹部對互聯網的使用不能僅僅停留在打字辦文、瀏覽信息等對網絡的一知半解上,還應具備網絡運行規律的掌控能力、網上信息的甄別能力、網上輿情的研判能力。由於微博是一個公共言論空間,領導者要有維護這一空間公正性、純潔性的意識和技能,領導者要能及時發現微博中出現的商業廣告的跟帖,以及某些色情、暴力等違法內容的跟帖,並能夠進行“抹黑”或刪除等技術處理。另外,領導微博中如果加“粉絲”、加“關注”需要考慮公共形象。對於明顯有色情、暴力、商業廣告等違犯法律或功利性質的人物和機構微博,不適宜添加關注。這是因為微博是一個透明的信息平台,微博客的“關注”和訪問都會留下痕跡。如果過於關注不良網站和行為,則有可能被網友圍觀,遭到批評和嘲笑,損害領導者的形象。

2.恰當處理官員的雙重身份。領導幹部在微博中既是普通網民,又具有官員的特殊身份。這就需要在使用微博時準確把握好網民個人身份和自己所代表的公職人員身份之間的關係。有些領導幹部是以真實姓名、身份注冊和認證微博的,因此網民很容易把其言論與公職身份聯係起來。如果領導幹部的微博中仍然沿用網下那種官氣十足的空話、套話,則很容易引起公眾的反感和排斥。但如果為了迎合網民而一味地與網民套近乎,發布價值觀和公權職能相衝突的言論,則會招致公眾更大的指責,有時不僅會影響自身形象,甚至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領導幹部在微博中既要成為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員、講解員、維護員,又要放下身段,與網民平等交流,成為網民感情的貼心人、思想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