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最周到的臨終絮語—劉備托孤時的囑托
劉備不聽孔明的勸告,兵敗彝陵,退到白帝城時一病不起,他百感交集自覺命不久矣,連忙從成都將孔明招到病床前,向諸葛亮托付後事(onlyyou能為我排憂解難帶孩子)。劉備手撫諸葛亮的後背,首先對丞相表示了由衷的感謝,又檢討了自己工作上的重大失誤,致使悔恨成疾;然後言嗣子孱弱,不得不托以大事,言罷淚如雨下。孔明也哭泣著勸先主保重身體。劉備看了看屋裏的人,讓馬謖先退出,然後叮囑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隨後先主取筆寫下遺詔,向眾人抒發了一些創業感慨,希望丞相凡事多教導太子劉禪,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善保龍體!臣等一定會盡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先主令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拉著丞相的手訴說心腹之言:“君才比曹丕強十倍,必能安邦定國,可成大事。嗣子能輔佐就輔之,如果他不是那塊料,君可自己做成都的主人。”孔明聞言大驚,汗流遍體,泣拜於地,表示願意以死效忠,頭都磕出血來。
劉備臨終托付事宜還沒有結束,又讓另外兩個兒子叩拜孔明,讓他們哥仨同事丞相如父,不可怠慢。孔明再次表態:“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先主安排好諸葛亮這邊,還是不能安心地去,又語重心長地對眾官說:“朕已托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先主接著又看到了趙雲,囑咐道:“朕和卿是患難之交,一直到今天,沒想到在這裏永別了。卿念在和朕是故交,早晚幫我照看著點孩子,不要辜負我說的話。”趙雲泣拜,甘願效犬馬之勞。先主(還沒交上會費)又對群臣說:“卿等眾官,朕就不一一分囑你們了(省得你們嫌我羅嗦),希望你們人人自愛(自覺、自律、自持、自咎、自量、自省、自尊、自重、自強不息……)。”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
192*封號最長的人—當然非蜀相諸葛亮莫屬
古代官職到了處於高位運行的時候,各種官銜、頭銜就特別得多,尤其是蜀國功高蓋世的賢相諸葛亮的封號,姓名前麵爵位的點綴裝飾頭銜一連串,氣短的一口氣根本念不完,名曰:平北大都督、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知內外事諸葛亮。雖然足以彰顯孔明的尊貴和重要性,但略顯繁瑣冗長,還是曹操自封“魏王”來得實在,簡單明了卻相當實惠。不過曆史上封號最長的應當屬於“武聖”關羽,經過曆代君王的崇奉、敬仰、褒封,他被清代光緒皇帝累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宜德關聖大帝”。
魏延被賜封的職位也不少,稱作: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候魏延,名爵顯赫確實夠威風,隻比孔明少一項,難怪他居功自傲,不肯受人製約,實在是因為頭上的光環多多、太過炫目的緣故。劉備探訪孔明家的時候,讓小童傳達名號:“漢左將軍、宜城亭候、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劉皇叔的領導頭銜並非浪得虛名,小童卻說:“我記不得許多名字。”劉備一想,得,還是省點兒力氣吧,我這個人從來都不願意羅羅嗦嗦,婆婆媽媽,於是對童子說道:“小朋友,你隻說劉備來訪好吧。”
193*魏、蜀、吳三國中,服役時間最長的名將—張郃(公元167—231)、趙雲(公元168—229)、丁奉(?--271)
據魏營中統計結果來看,效命時間最長的大將應屬降將張郃,從小說第三十回劫烏巢孟德燒糧,張郃投降曹操以來,到第一百零一回奔劍閣張郃中計,被孔明狙擊身亡,算來他的服役期差不多也要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履建戰功,雖然“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但在人的一生中卻是寶貴的青春年華,足以建功立業,開創一片人生新天地。
蜀國在崗時間最長的名將要屬趙雲,時間跨度達三十年之久,六十高齡尚能斬將奪城,老當益壯的典範,而且他的職業道德高尚,不求名,不圖利,兢兢業業,克盡職守,一幹就是幾十年,屬於超期服役的老將。按從業時間來算,大將魏延的工齡也有近三十年,如果他能安守本分的話,將最有機會成為蜀國資格最老的員工。
丁奉恐怕是三國史上武將當中最長壽的一個人,自三十八回有資料記載以來,丁奉在東吳曆經四世,前後共有六十多年奮戰在三國的曆史舞台上,到了吳國後期,他更是獨當一麵,多次抵禦外寇的入侵,立下赫赫戰功,屬於東吳國寶級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