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三國之最 (二十五)(2 / 2)

臨行時,孔明交給趙雲錦囊三隻,裏麵各付妙計,囑咐按時依次打開可保主公在龍潭虎穴當中無虞。趙雲依計而行,先采用“名人崇拜法”,去找喬國老捧場,果然取得了良好效果,劉皇叔的婚事如期順利舉行。仗著娘家人有錢,劉備開始了豪華新婚江南三月遊,蜜月度得相當幸福。諸葛亮確是高明,連劉備在東吳住得拉不動腿都能算到,第二計為“金蟬脫殼法”,借口祭祀祖先,劉備攜夫人及趙雲一行望江邊而去。孫權聞訊急了,劉備這是要拐帶人口喔,你跑了荊州我向誰要去,立即下令追殺。三路人馬,六員大將,水陸並進,周瑜親自帶隊實施布控,堅決不能跑了劉備。危急時刻,趙雲打開第三個錦囊,妙計一環扣一環,這次用的是“疏不間親法”,劉備果斷亮劍,把孫夫人推向前台,孫夫人以江東公主的特殊身份喝退追兵,和劉備私奔到了荊州地界。

周瑜不肯善罷甘休,一直追到江對岸。這回劉備可不怕了,我的地盤兒我做主。諸葛亮指揮軍馬一陣衝殺,把周瑜趕回了船上,還讓軍士高喊汙辱性口號:“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遇到這麼窩囊的事,怎能不讓人狂暈,周瑜氣火上升箭傷發作,大叫一聲,昏倒在船上。諸葛亮足不出戶便作好了劉備三個月的日程安排,而且還是在處處充滿危機的惡劣情況下運用謀略成功,這種運籌帷幄的智慧實在無人能及,榮膺最佳智謀獎,應當沒有爭議。

167*最費力不討好的事--荊州之爭

赤壁戰役結束後,曹操失去對荊州地區的控製權,劉備撿漏搶先占領了那裏的大片土地,惹得孫權很鬱悶,偶(我)出力沒的好處,你劉玄德卻跟偶玩hand,好沒義氣唻。先後多次派魯肅與劉備、諸葛亮舉行磋商會談,協商解決把荊州還給東吳事宜。劉備、諸葛亮一聽,什麼,讓我們交出荊州,那不是從蚊子腿上剝肉嘛。便久拖不還,在荊州政權的歸屬問題上始終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因為顧及曹操的威脅,江東方麵還不能撕破臉皮采取強硬手段,與不可同日而語的劉備發生正麵軍事衝突。為此周瑜受了三通惡氣,兩番用計失敗,損兵折將,倒陪了一個公主,討債難度係數達到最高值。由於壓力太大,憋氣帶窩火,周都督終因箭傷不治而壯烈了。

圍繞著荊州問題,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孫、劉兩家表麵上的和氣,終於被關羽打破了。江東諸葛瑾數次來找關羽斡旋,都沒有取得成效,關公這邊是軟硬不吃。諸葛瑾來提親,關羽傲慢無禮,以歧視性的語言回絕了對方的好意;諸葛瑾拿著劉備手諭來和關公交割三郡,主張政治權利和行政區劃問題,又被關羽嚴詞拒絕了,要不是看在諸葛瑾是孔明之兄有外交豁免權的份兒上,保不準他腦袋就搬家了。這兩個事件的發生,使東吳堅定了除掉關羽的決心,是導致關羽身亡的導火索。工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江東集團終於如願以償得到了荊州,同時也付出了兩代都督身故的代價以及時間和金錢上的巨大投入。不過荊州之爭的末期,劉備一方付出的代價更大,以傾國之兵伐吳,差點把老底兒都搭上了,荊州的爭奪對於他們兩家來說實在是很受傷。

168*行軍打仗、治國安邦最不可缺少的是--智謀之士

有勇無謀的人即使是武藝再厲害也終將被打敗,第一武士呂布和西涼馬超都是很好的證明,他倆估計是智謀培訓班一年級沒畢業,縱然武功蓋世,胸中卻沒有謀略(腦子可能讓門給夾過),也就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一個被曹操所擒,一個投降了劉備。曹操、孫權不但個人智慧出眾,一開始都對人材的使用方麵非常重視,廣招賢士,特別喜歡聽取有識之士的合理化建議,自然受益非淺。張繡當時兵微將寡,武功也馬馬乎乎,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然而有賈詡為他出謀劃策,竟然能將曹操打得一敗塗地。

梟雄劉備剛出道的時候,身邊有關羽、張飛、趙雲這些世之名將,人才濟濟,可這些人空憑一身好功夫卻沒有用武之地,屢戰屢敗,幾乎連個容身的地方都沒有,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善於使用他們的能人來指揮、管理。當劉備意識到這種不足之後,下定決心請出諸葛亮相助,情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一個落魄的創業者搖身一變,變成了實力雄厚的大老板,先稱王再稱帝,建立了輝煌一時的西蜀王朝,這一切都離不開諸葛亮的文韜武略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可見,不管對國家還是企業來講,要想發展強大,人材是第一要素,而對人材的使用和管理則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在劉備、曹操和孫權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許多用人方麵的知識,“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包含了一層如何能夠人盡其材的特殊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