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天際線

專欄

作者:殷彼得

今年4月中旬,擁有85年運營曆史的夏威夷航空(Hawaiian Airlines)開通了從火奴魯魯(Honolulu)直飛北京的航班。這一航線不僅大大縮短了中國遊客往返上述兩個地區之間的時間,而且從北京出發飛往北美其他主要城市的乘客還可享受夏威夷免費過境停留服務。

作為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轄區內人口高達2000多萬,堪稱商機無限。正因此,夏威夷航空決定將其作為中國大陸的首座通航城市。另外,我們還觀察到從北京出發前往高端休閑旅遊勝地,比如馬爾代夫或歐洲等地區的需求極為旺盛。隨著中國消費者購買力的不斷提高和出境遊熱潮的快速膨脹,開通與北京之間的航線勢在必行。

開通新航線的評估周期長短因不同航空公司而異,但一般來說都需要1個月到2至3年時間。考慮期的長短取決於公司戰略預測及外部可控或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簽訂新的雙邊協議、樂於開通航線的機場突然有了新的停機位等。

若就夏威夷航空公司而言,還需綜合分析影響消費者赴夏威夷旅遊的種種因素,包括內外部經濟形勢、彙率、運營成本、現有和潛在競爭對手,以及地緣政治障礙等。

一旦新航線規劃啟動,我們就會對預開通城市的以下關鍵指標進行追蹤,比如當地民眾外出旅遊的最新趨勢、基於生活成本的GDP增長趨勢、可承擔境外旅遊費用的人口規模、人口增長率、當地貨幣兌換美元的彙率趨勢、休閑旅遊趨勢、旅遊費用支出,以及遊客能否輕鬆辦理赴美旅遊簽證等。

通常而言,開通新航線的業務我們會交由網絡策劃及規劃部處理,由其負責製定全網運營策略。當然,其他部門也會提出一些想法,但網絡策劃及規劃部仍會對各條航線分別進行分析,最後製定最佳方案。

為順利開通火奴魯魯與北京之間的航線,我們還要向美國運輸部(DoT)和中國民用航空局提交申請。文件需簡略闡述公司開通新航線的目的及運營規劃,並證明我們有能力保證往返中美的客運和貨運航班運營過程安全可靠。

從發布新航線公告到實現首航,整個規劃周期我們花費了六個月到一年時間。在此過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工作:按要求獲得政府批複公文及許可證、製訂航班計劃、根據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確定應對措施、在開通航線城市招聘負責機場運營和維護的工作人員、確定辦公地點、安裝通信及IT基礎設施、向旅行社介紹夏威夷航空公司、確定機票價格並製定票價規則、組織並開展市場營銷活動、為員工和機組人員辦理相應簽證,以及確定供應商合同,包括地勤、安保和機上餐食等。

在具體機場的選擇上,每家航空公司都會采用不同的方式製定網絡策略,因此差別是必然的。傳統的軸輻式網絡可以將很多較小城市的遊客集中到樞紐機場,然後讓其分別乘坐不同航班前往相應目的地,這在當時的確非常有效。

然而,隨著城際航班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新型高性能飛機的引進,點對點服務逐漸成為更可行的運營方案。為確定究竟開通到哪個機場的航班,我們會對以下各項指標進行評估:從機場出發的交通狀況、機場服務範圍的規模、遊客往返機場的便捷程度、區域內臨近次級機場的影響和交通需求在不同機場間的分布、機場內運營成本,以及是否有停機位等。

作為一家基於夏威夷本土的航空公司,我們的核心業務是將世界各地的遊客帶到夏威夷。因此,公司會對夏威夷旅遊勝地的吸引力及成本與其他目的地進行比較,並評估其他休閑旅遊勝地在市場上有怎樣的表現,及它們需多久才能滿足穩定的旅遊需求等。 (采訪整理|本刊記者 沈霄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