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葉梅(土家族)
從今年第7期開始,《民族文學》開設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心連心專輯”。9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現複興的奮鬥凱歌,也銘刻了黨和各族人民心連心的記憶。記憶中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崇高的熱烈呼喚,有純潔如山泉的真情奉獻,有兄弟般的民族團結,它們如一串串明珠,閃動著耀眼的光芒。
那是一個象征,也是黨從早期開始尊重少數民族的佳話: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四川大涼山,與彝族頭人小葉丹共飲雞血酒結為盟友,他們心心相印的豪爽身影,化為最美的圖畫。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大踏步地消除曆史遺留的民族歧視,開展民族識別和確認,幫助少數民族實現平等權利和自治權利,各民族得以中華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員的地位登上曆史舞台;同時著力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實現了千百年來當家作主的夙願,使生活在原始公社製度、奴隸製度、封建農奴製度、封建地主經濟等眾多社會製度下的各民族,共同攜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華民族曆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
文學是曆史的鏡子,是時代的號角,著名維吾爾族詩人鐵衣甫江曾用他的詩歌表示:“多麼自豪啊,我有幸成為時代的一名樂師和歌手。”15歲當了小八路,而後成為“文壇千裏馬”的著名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於1952年以他的短篇小說《科爾沁草原的人們》,獲得《人民日報》評論:“寫了新的主題、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先進的力量,用新的倫理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這篇小說次年改編成電影《草原上的人們》,成為那個時代美好的記憶。
新時期以來,黨把民族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軌道上來,隨著時代發展和國際國內民族問題的變化,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明確指出了中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曆史與現實,各族人民在黨的帶領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實踐著“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改革進程,為文學藝術的創造提供了豐厚的源泉。
讓我們梳理那些“心連心”的珍貴記憶,書寫宏大的曆史進程,記載不同的民族變遷,刻畫鮮明的人物個性,開掘新的文學深度,由此產生更多的精品力作,促進民族團結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