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聖依 沒有永遠的小女孩(2 / 3)

從偽學霸到兼職娛記

黃聖依身上那種“誰怕誰”的脾氣,形成於她的高中時期。上海交大附中是有名的理科強校,從小被爸媽培養成全麵發展的黃聖依,在初中的一幫文藝特長生同學中學習成績出類拔萃,一掉進交大附中的學霸群中,壓力就排山倒海地向她襲來了。分了文理科之後,她更加感覺每天“不停地奔著難題去”。晚上9點宿舍熄燈後,6個女生都把應急燈藏在被子裏挑燈夜戰,比誰睡得晚。“第一個睡好像就會很吃虧,吃飯也是,為了節省排隊買飯的時間,好多人就吃泡麵。”她曾經看書看到睡著了,胳膊被應急燈燙傷;畢業時扔的習題本沉到搬不動。“當時真的很辛苦,最可惜的是,我考北京電影學院數學還不算分。但我很感謝高中生活,不然後來我也許沒辦法吃更多的苦。”

學業的壓力並不來自父母,盡管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報社編輯,他們為女兒營造的卻是民主、開明的家庭氛圍。母親采訪過不少教育專家,也是上海第一位在《今日早晨》開設親子教育專欄的記者,在80年代就把西方教育理念帶入國內:父母和子女是平等的,不應打罵孩子,要言傳身教,要尊重孩子。從小學開始,黃聖依獨自住在靠近學校的一套房子裏,爸媽中午會過來陪她,其他時間都是她自己。“晚飯自己做,晚上還要上補習班,校內校外各有一套補習。”

令黃聖依雀躍的是,家務也是自己做,爸媽會支付費用,可以隨心所欲地買喜歡的東西。初中她就開始用自己賺的零花錢買衣服了。“當時住在徐家彙,樓下就是地下商城,經常吃過午飯就去那裏逛。”據說她被星探發現的時候正在逛街,隨後參加了上海電視台主辦的主持人新秀大賽,獲得第一名和最上鏡獎,於是去電視台做兼職主持。這是她學生時代最開心的日子。“經常出差到外地,還采訪很多人,像郭富城、張國榮、周華健等等,說起來,上海第一批娛樂記者是跟我一起出道的。”這些明星後來還記得你嗎?“怎麼會?後來我有一次再碰到張震嶽還挺不好意思的,因為以前采訪他時我問了一個特別愚蠢的問題,我看他很黑,就問‘你是黃種人嗎’,他早忘了這回事。童言無忌嘛,那時候我才念高二。”

愛情不是彼此親近

大部分時候,父母把黃聖依看成一個可以獨立成長的孩子,每年隻有一天可以享受小公主的待遇。那一天,媽媽會給她穿上漂亮的公主裙,帶她去上海最古老的紅房子西餐廳吃法式西餐,至今她還記得最後一道重要的甜點是灌奶油,“特別好吃,現在吃西餐再也沒有當時的感覺”。

高中時,父母都去了美國,他們希望女兒也去美國念書,畢業後進入投行或是做企業高管。但電視主持的工作讓黃聖依有了自己的主意,她先斬後奏地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開明的父母尊重了她的選擇,盡管在她大一時還和她商量去英國念傳媒學碩士,大二她卻成為了《功夫》中的新任星女郎,獨立而堅定地行走於演藝圈直到今天。

相熟的化妝師也感歎:“你從小到大不是念書、學特長就是在工作,不會覺得沒玩夠嗎?”“我沒有這個概念,從小就像男孩子一樣,爸媽讓我學這個學那個,我也沒想過要撒個嬌耍個賴。”長大後她才發現,男孩子的性格有時候更容易帶來傷害,不會以柔克剛,硬碰硬難免吃虧。即使在銀幕上,她的眼睛裏也常常鋒芒畢露,愛恨尤其分明。“這兩年我也開始讓自己柔軟下來,女性化地處理很多事情。但還是不太會撒嬌。”她也明白不會撒嬌會在很多時候占不到便宜,早早決定了靠自己,就連男生也會覺得這樣的女孩不好親近。“那也沒有關係啊,為什麼非要做一個容易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