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瓊華美景慘罹橫禍(1 / 3)

正是花開的季節。

暮色蒼茫,落日尚有餘輝,將青蔥翠樹映襯出另一種自然的美感。

落日下的揚州更具神韻,自古就有“淮海維揚州”這一說法。

早在先秦時揚州就已經名揚天下,稱揚州為“江都”或“廣陵”,而揚州又以瓊花名揚天下。

此時的運河畔,落日驅散了遊興尤濃的賞花人,原來時值瓊花盛開的季節。

揚州的瓊花天下聞名,每年花開季節遊人絡繹不絕,造就了揚州又一繁華景象。

瓊花亦作“瓊華”,瓊者美玉也,瓊花玉樹,瓊華燦爛,玲瓏剔透,有如美玉,古有“淮揚一株花,四海無同美。”的美譽。

相傳隋朝時,隋湯帝為了到揚州看瓊花而下令開鑿大運河。

歐陽修也認為瓊華天下無雙,在瓊花觀題“無雙亭”。

此時的無雙亭更是擠滿了人,雖然已經天黑,這些遊人意猶未盡。

不過,提燈賞花卻也是另一種趣味。

就在揚州東郊的一個大宅後院,正有一位十一二歲的少年站在八角亭台上,在柔和的風燈下目注著身前猶如白玉繡球的瓊花。

少年一身銀白錦衣,雖顯身子單薄,卻透著雍容華貴之氣,略顯蒼白的臉上微帶病容,卻掩不住清秀、俊朗之氣。

少年一雙黑白分明的俊目不瞬的注視著,厚薄均勻的雙唇也有些蒼白,雙眉緊鎖似有無限心事。

突然,從少年身後傳來輕盈的腳步聲,接著一個嬌嫩聲音道:“少爺,老爺和夫人等著用膳呢。”原來是個十二三歲的俏麗丫環。

少年沒有回頭,雙眉微微一皺,道:“知道了!”可是他並沒有要走的意思。

那俏丫頭見他不動,著急道:“少爺,老爺和夫人都在等著,您就別……別讓小俾為難了。”聲音越來越低,滿含哀求之色。

少年轉過身,俊目微抬,注視俏丫頭半響,微慍道:“小沁,我說過多少次了,以後不要在我麵前小俾小俾自稱。”言罷,輕歎一聲而去。

俏丫頭被少年看得嬌靨通紅,低應一聲“是”,隨後而去,語聲清脆,猶如出穀黃鶯,似花香沁人。

原來這小丫頭是剛被買進來侍奉這少年的,因而那一份羞澀仍然沒有消去,她的名字也是少年所起,而且這府上所有下人的名字都是少年起的。少年雖然隻有十一二歲,但因為自幼病痛纏身,父母為他可算是傾盡心力,他早就比同齡孩子懂事得多,又加上這少年聰慧過人,使他有了幾分成人的氣質。

少年走過那三十餘丈長的長廊,行至一棟厚牆飛簷的白樓前。這棟白樓分三層,正麵朝南,東西各有一條三十餘丈的長廊,四麵各開一個門,其中南邊是正門,南北尚有兩進院落,這莊園占地極為寬闊,一望而知必是高胄貴族或是武林中極有名望的人物的府第。

此時,樓內外燈火通明,周圍二十餘丈的地方都被照亮。

白樓正廳,晚膳已經擺好,桌上十數樣菜肴,菜式極佳,當真是玉盤珍饈,另外還擺了三副碗筷。

隻見一對中年夫婦分坐兩側,中年男人文士打扮,身著一襲青衫,皮膚白晢,微髭,目若朗星,從麵貌可知年輕時必是一個美男子,此時他麵有不耐之色;中年婦人一身彩衣,彩繡如煌,肌膚微豐,身材適中,高貴雍容之氣畢現,另有一種讓人不敢褻瀆之威,此時她也雙眉微蹙。

這對中年夫婦的身後還站著兩個十五六歲的丫環。

這個時候,少年從外行了進來,向中年夫婦行禮道:“爹、娘,孩兒讓你們久等了。”

中年婦人迅速上前挽著少年入座,她似是怕中年文士責怪少年,急忙道:“寰兒又去看瓊花了?”

少年道:“娘,今年的瓊花開得早,很快就要謝了。”

中年婦人愛憐的理了一下少年的鬢發,道:“好了,寰兒,你身體還沒有複原,明天再看吧!”說罷,看著中年文士,目中顯出哀求之色。

中年文士看著少年蒼白的臉,微微一歎,道:“吃飯吧!”

飯罷!丫環們又擺上了點心和茶。

隻聽中年婦人向身後的丫環道:“小馨,去把粥端上來吧。”

那叫小馨的丫環應了一聲,轉身去了。

不一會兒,小馨雙手捧著一個大瓷盅緩步而來,小心翼翼的打開,一股清香撲鼻而入。

小馨從盅裏取出一隻瓷碗,隻見碗內盛著半碗胭脂色的似湯非湯、似粥非粥的粘狀物,小馨雙手把碗捧到少年麵前。

中年婦人向少年道:“寰兒,快趁熱喝了吧,這可是用胭脂玉稻所產的胭脂玉米熬的粥,為娘托人千辛萬苦找了兩年才得這半兩,這粥對你的康複大有助益。”

少年看著這半碗“粥”,皺了皺眉。往時,少年知道自己的病時好時壞,為了不讓爹娘難過,每次都很爽快的把藥喝下。

可是,這次麵對這半碗鮮紅如血的“粥”,他實在不敢接過。

這時,那中年文士又搖頭歎息一聲,開口說道:“這種胭脂玉米產自玉田城,常年以龍穴甘泉的泉水澆灌始成株,每株僅數粒,這半兩米就得搜尋數年,莫要辜負你娘親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