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教材即以紙質的材質為文字載體的傳統教材。文本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托,也是提高課程
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中國法製史”教材通常在體例設計上采用通史形式或專門史體例進行撰寫,但這兩種方式各有局限,筆者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教材應采用以通史為主,並結合專門史來進行體例安排。在具體章節安排上,每章應當包括如下內容:
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分析教材和指導學生行為的依據,對學生了解預期結果,具有明確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學習目標的實現與否是對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的主要內容和標準之一,也是對學生學習情況評價的主要內容和標準之一。為此,每章均設“學習目標”。
案例導讀:每章設案例,教師運用中國古代法製典型案例,引領學生進入特定事件,激發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理論學習的熱情。
背景知識:對一些重要知識內容應輔之以背景知識的介紹,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該法律製度或事件發生、發展的來龍去脈,便於更好的識記,同時也進一步強化學生運用背景知識分析問題能力的訓練。
理論知識:每章的單元內容主要闡述基本理論知識,並與本章實踐技能操作相對應,學生可以以最短的時間掌握“3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並將所學的知識轉化到實踐領域。基本理論知識要求內容闡述簡明扼要、中心突出、概念準確、條理清晰,同時,還可以適時的添加一些趣味性知識。
知識掌握反饋:每章均應設置“知識掌握反饋”。課堂教學中,教師將“中國法製史”的有關知識傳輸給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反饋能有效調動、激勵學生和教師兩方麵的非智力因素,使教與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改革
1、CAI 課件的使用
將CAI 多媒體課件引入到教學中,有利於直觀、生動、有效地將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教學中引入CAI多媒體課件,更能提高學生對理論研究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充分利用被縮減的課時④,以最少的時間將最多的知識和思想傳達給學生。
2、網絡平台的建設與利用
現代教學缺乏網絡支撐是無法設想的,“中國法製史”教材體係也同樣如此。由於文本教材與CAI 課件載體的有限性和靜態性無法滿足現代信息社會教學的需求,借助於網絡成為豐富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法製史”課程內容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滿足文本教材建設的同時,應強調網絡建設。 (作者單位:哈爾濱學院政法學院)
本文為哈爾濱學院新世紀教改項目《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探究》階段性成果。
注解
① 孔令秋、石磊、陳露:《電子商務法》課程“6+2+2”教學模式研究,黑龍江史誌,2009年24期
② 孔令秋、石磊、陳露:《電子商務法》課程“6+2+2”教學模式研究,黑龍江史誌,2009年24期
③ 戴開柱:中國法製史課程教學體係改革的理論思考,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6期。
④ 袁海峰、王國權:高校公共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教學方法,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