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項目資料被最終彙總起來,這一係列的項目一共有一千多個大項,其中特大項目或大工程有三十多個,軍工和民用領域大致是各站一半。這其中軍工項目包括後來國人耳熟能詳的航天飛船、殲10飛機、無人機、轟6中遠程轟炸機、大型軍用運輸機、武裝直升機、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激光武器、新型火炮、新型坦克和步兵戰車、戰略核潛艇、導彈驅逐艦、大型登陸艦、巡航導彈、遠程導彈、大型艦船和飛行器的發動機以及軍用智能化裝備等等;民用項目當然包括已經開始的大型商用飛機運10的項目、大型直升機和大型遠洋貨輪的項目,當然也有些是軍民通用的,比如說大型機床之類的工藝加工器具的數字化控製的項目。其中有一項很是讓高明開心,就是研製超大型百萬億次到千萬億次計算機的項目,這個項目的計劃書中特別提到了可以和國內業界的頂尖的公司合作開發,而且特別舉例提到“比如說科技實力雄厚的高氏科技公司”,高明沒想到自己的公司這麼快就被相中了,心裏不禁得意。
在討論軍工項目的時候,高明特地詢問的一下關鍵技術引進和吸收的問題,現在的中國還是西方用來製衡蘇聯的一顆棋子,所以他們對中國在技術上的封鎖並沒有後來的那麼嚴厲,高明立刻感覺到這是個不錯的時機,因為在1989年後西方國家開始對中國揮舞“人權”大棒實施製裁和各方麵的封鎖,而現在到明年的6月還有一年的時間,如果資金充分操作恰當的話還是可以在出事前撈一筆的。但這個事情不能告訴別人,他隻是建議盡快大膽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額外的資金一並由他來提供,但前提是要快,盡量在一年內搞定。專家們都奇怪地問為什麼非要一年,高明隻說因為東歐的局勢動蕩,有可能向西方倒戈,那時中國就不會在對西方有那麼重要的意義了,那樣的話在技術輸出上有可能不會象現在這麼順暢。後來的事實證明,高明的這個額外的投資支持使許多項目確實在西方的大門關閉之前得到了需要的技術。
這些項目子總共的啟動資金總需先期投入為58億多人民幣,1987年中國大陸的GDP大約是1200多億人民幣,大約接近去年GDP的5%!當時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是3.72左右,折算成美元大概需要15.6億美元。不算通貨膨脹的前提下,第二年的後續投入約為23到26億人民幣,再往後大概每年在前年的基礎上遞減約3~5%。這個錢對當時的國家來說可是大錢,但對高明來說確是完全可以負擔的,而且是非常物有所值的,要知道這些項目啟動後對GDP的拉動可不止是5個百分點了,相關配套的產業都會因此被強力拉動起來,那麼1988年的GDP增長就不再會是11.3%了!
不僅如此,高新技術的開發會使GDP的結構更為合理,更可持續,這個計劃對國家經濟的帶動和衝擊一點也不亞於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給美國帶來的一係列的技術更新的效應,而且從結構上來說,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主要著重的範圍還比這個計劃要窄。當然,如果從高新技術角度拉動GDP的話,那麼前世的那些以盲目擴大基建的方式來拉動GDP保障發展和就業的做法就會相應地得到抑製,有了路走自然不會瘋狂地去追逐泡沫化的增長了。
接下來就是討論投資世界資源的議題,各大國有資源公司輪番登場,思路很簡單,錢有的是,收購哪裏的資源由你們去找去談,中金公司已經成立了一個並購部,可以幫助各大企業成立並購部門,或提供合作、培訓、和顧問谘詢業務,而且在各企業的並購部門可以獨立工作之前,所有的對外並購都必須和中金公司合作,由中金公司在財務和並購技術上把關。另外,收購的資金由中金公司以貸款或入股的形式提供,當然,中金公司的錢是由奇跡公司提供的,但這個事沒必要告訴下麵的企業。另外,就是要在全國選定四個地方建立國家的戰略儲備石油倉庫,工期大概要一到兩年,同時向中東訂購一批石油,等倉庫建好後就立刻吧油注入進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外交上的努力,其實對世界資源的收購不單是一個企業行為,很多時候自然會牽扯到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鑒於當時的中國對這個事還沒什麼經驗,高明不得不在這個問題上列出了一些做法,並例舉了美國的和西方國家的一些常用的手段,這也使國務院的幾位當家對下麵怎麼配合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