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內部審計(2 / 2)

白靜說:“這樣行嗎?不會是你說的這麼簡單吧?”高明說:“我說的是個思路,做起來當然不會簡單,但方向卻是這個方向,你想想看,你找的藥廠都是藥好但管理不善或資金周轉不過來的,底子都在,隻要花些力氣改善一下就可以繼續運營,就象一輛本來可以跑得很好的舊車被翻修了再跑一樣,這個方向是不會錯的。”白靜說:“道理好像講得通,但我也沒錢啊……”高明說:“錢不是問題,我可以投資,製藥是利潤很高的一個行業,我們國家以後的製藥業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十億人一人一片藥就不知要賺多少錢了,這可是個大蛋糕,我早就想來分一杯羹了,但需要有一個信得過的人來幹這件事情,這個可就看白姐你的了。”

白靜想了想問道:“你說做了廣告藥就能賣出去了嗎?”高明說:“這要分開來說,首先我們選的就是好藥,要是本來就不頂用的藥也沒啥用。咱們現在藥廠的買賣還是大多處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狀況,缺的就是知名度,沒人知道,也不舍得花力氣讓人知道,習慣了計劃配給型的經濟運行方式,對市場營銷都還沒什麼意識,要知道美國的廣告和包裝做得都非常出色,就算是很普通的藥品,療效也一般,但隻要廣告打的凶也一樣好賣。”白靜說:“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啊,畢竟藥的質量什麼的沒跟上。”高明說:“你說的對,但短期之內可以強力促進銷售,使資金盡快回籠,再加大藥品的改善研發,這樣資金周轉的周期就變快了,你想想讓資金一年周轉一遍和周轉十遍效果能一樣嗎?”

劉大鵬接茬說:“對啊,要是每周轉一遍轉10%的話,那麼每年轉十遍就是100%啦,這可差得太遠了,這美國人的帳還是算得蠻清楚的嘛!”高明說:“是的,這樣做就可以保證企業首先不會短時間沒有飯吃被餓死,可以接著往下跑。當然,從長遠來看,藥的療效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所以第一這個被收購的對象藥廠必須具備這樣的潛力,第二收購後的研發工作也是要很大的投入的,這樣才能在打出名氣以後不會砸了自己的牌子,這就會讓我們的藥既出名有好用,長期保持這樣的模式,我們的藥品就會在消費者的心裏形成品牌效應。”

白靜說:“噢,這就是品牌效應的意思啊,我老是別人提,可是卻不明白它到底是什麼意思。”高明說:“還不完全是,還有一層,形成了品牌效應後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的藥就可以賣得更貴,有更多錢來打廣告做研發,這樣慢慢地對手就會被擠掉,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就會越來越大,錢就越來越多,形成良性循環。我們國家的藥廠缺的就是這個品牌的效應,有了這個效應才會使資金鏈不會斷掉,才能有錢來搞新藥的開發。在國外,廣告銷售的成本要占藥品的成本的一半或更多,而研發成本也要占很大的比例,藥品的生產成本基本上能占半成就不錯了。”

劉大鵬說:“那不是坑消費者的錢嗎?那怎麼行?這樣窮人怎麼買的起藥啊?”高明說:“師哥,要知道研發出一種新藥是很花力氣的,要經過無數專業人士的幾年、幾十年的苦心鑽研和反複的試驗,又要經過幾年十幾年的臨床實驗才可以在市場上賣,大部分的實驗產品還有可能不能通過被槍斃掉,長期的辛苦就這麼付之一炬了,你算算人家要花多少錢投進這個無底洞?人家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你還不讓他賣得價錢高點把前期的投入撈回來,誰還願意來做這個事啊?要是沒人搞研發,那麼怎麼會有新藥出來呢?你這個思路在國內很是流行,都覺得隻有把藥價降低才可以惠澤老百姓,但你可忘了這樣在長遠來看就沒有人來投資新藥了!”白靜點點頭說:“是這個道理,咱們的藥廠確實不怎麼出新藥,我們醫院進的新藥大多是進口的,國產的療效好的也沒幾個,而患者多半也願意用進口藥,貴也要用,誰不想治好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