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多麗絲的故事(1 / 2)

孫祿堂也是民國時期的宗師級的人物,也是及太極、形意、八卦數藝於一身,而且是一法通萬法通,每門都另該門的其他名師難以望其項背。後自創“孫氏太極”一派,號稱“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名頭大過李書文,遺憾的是兩人一個內家拳打遍天下,一個外家拳橫掃九州,誰都沒有敗過,卻沒交過手。但以高明的比較,孫祿堂更像射雕裏的王重陽那樣的角色,推斷起來怕是要略勝堪比洪七公的李書文半籌。孫祿堂也是武癡,年少功成,25歲時為了找高手切磋過過武癮,雲遊南北十一省,遇到好手就跟人家比武,未嚐一敗。在四川曾被一百多武人圍攻,結果一炷香功夫輕鬆擊倒眾人而名聲大躁。通背拳專家張策,人稱臂聖,蒼蠅落其身不能飛,七、八人以棍圍擊,不能沾其身,功夫何等高超!也曾被孫先生的兒子孫存周所敗,孫存周一代技擊大師,一生事跡極為傳神。但孫存周尚未達道孫祿堂先生的武學修為境界。孫存周生前曾多次講過,他的技藝未及孫祿堂先生十之二三。1930年時,孫已經70歲,日本派出了6名頂尖高手要跟他比武,年已古稀的孫祿堂就躺在地上讓其中5個壓在他身上,約定數到三還不能起來就算是輸。結果數到二時,孫祿堂騰身而起,那5個人都飛出2、3丈外,頭暈腦脹半天站不起來。33年時,孫祿堂預言自己將駕鶴西去,家人大驚,帶他去醫院,德國醫生檢查後說:“孫先生身體比年輕人還好。”又請中醫名家來家中診斷,那醫生也說:“孫先生六脈調和,無一絲微暇。這麼好的脈象,我還是第一次遭遇到。”33年12月16日早上6點多,先生對家人說:“仙佛來接引矣。”命家人去戶外燒紙。六點零五分,先生麵向東南,背靠西北,端坐戶外,囑家人勿哀哭並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 一笑而逝。

高明當然知道劉玉堂遠未達到孫祿堂的境界,他有此一讚隻是覺得他像孫祿堂一樣通習了三大內家拳。劉玉堂似乎感到了高明的探視,微微吃驚地深深看了他一眼,見他骨骼清奇,身上隱隱地流動著一股靈氣,讓人琢磨不透。沒想到他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修為,就起了愛才之念,然後對他點點頭。劉玉堂旁邊的是他的徒弟叫楊文軍,二十多歲,人高馬大,介紹時上下打量高明,頗有些想一試身手的樣子。劉玉堂跟李燦亭交情已經很深了,也沒有什麼客氣話,見禮後,劉玉堂就開口道:“李大哥,您這個小徒弟不錯呀,這一輩子沒收徒,一收就是一個好苗子,得恭喜您呐!”說著麵露羨色。幾位高手都是一個級別的人物,都是目光如炬,哪有看不出深淺的道理。

李燦亭也是眉花眼笑地說:“哪裏,哪裏,我這個臭小子冥頑不化,以後不求他給我添亂就謝天謝地了。”嘴上這麼說,卻掩不住麵上的得色。那邊楊文軍聽了心裏有些不服氣,就更想跟高明比劃一下。高明也連忙謙遜說:“兩位師叔過講了,高明哪裏當得起啊!高明往日對內家拳也是頗為神往,現在得遇兩位師叔,那是三生有幸,還希望不吝賜教啊!”米、劉兩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劉玉堂說:“李大哥啊,你這個小徒弟我看真的不錯,不如讓給我吧。”每個門派都希望找到傳人,能把本派的功夫發揚光大,就象許多人都希望有個兒子能繼承自己的衣缽一樣。所以見到個好苗子,所有的師傅都是歡喜。劉、米二人跟李燦亭都是故交,所以說話也都沒什麼客氣,劉玉堂就不加掩飾,直接表露了自己的羨才之心,而米道長就更是沒得說了,本來就是武當嫡傳了,那傳藝不是理所當然嗎。要知道這《玄天秘法》在武當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習練的,沒有很好的根骨也是不傳的,所以現在的武當派中隻有有數的幾個人得到了真傳。

李燦亭笑著說:“這小子就隻一味潑皮無賴,兩位不嫌他頑劣,我正想請兩位幫我管教呢。”高明聽了大喜,連忙跪下就磕頭,一人三個,咚咚有聲。米道長和劉玉堂微笑著看著他並不阻攔,待他磕完後才讓他起來。高明起來後又向楊文軍行禮說:“楊大哥,以後兄弟就要稱你師哥了,還請師哥多多指教啊!”楊文軍也笑著還禮,心想也是歡喜:這下手癢時又多個陪練了。

武林大會兩周後才會開,李燦亭這麼早上山是因為他和米、劉兩位是至交,相互都很是傾慕,所以越好提前過來談武論道,相互切磋印證。要知道切磋印證是他們這個級別的高手長功夫的最好的途徑。另外,李燦亭也是想讓這兩位教教高明,這孩子天縱奇才,他想讓他內外兼修,今天終於得償所望。於是高明當天下午就開始跟劉玉堂學習形意拳,米道長畢竟是掌門,俗務纏身,白天是隻是偶爾過來看看,有空時就傳授高明武當拳法。而李燦亭則是閑人一個,所以白天是經常過來與劉玉堂切磋,當然這個切磋是點到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