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吳國泉又說:“喂,師傅,不如您來和師叔拆拆招,也讓我們開開眼,見識一下這拳法的精義。”大家就跟著叫好起哄。穆景龍也是好久沒有好對手一起切磋,見到高明的身手也是技癢,就對高明說:“明明,那咱們就拆幾招吧,師哥我也是手癢啊!”高明說:“好啊,師哥可要手下留情啊!”兩人就都拉開了架勢,這次高明卻是站在下首。眾人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看著兩個大高手的對決,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細節。
場上沉靜了片刻,高明就率先出手,他看到師哥的沙袋就知道師哥的拳力必然沉猛,自己必須用身法速度來跟他遊走周旋,不能與他硬抗。有趣的是,高明的出手卻是剛才阿豪使出的一記悟空問路,但同樣的一招,由高明使出來確實神完氣足,並且這一招並沒有象阿豪使的那麼快,反而慢了半拍,竟然象是教拳時欲要讓弟子看得清楚而放慢了節奏一樣。但穆景龍看到這一招時表情卻是極為凝重,原來這拳法的精義就是後發先至,開始慢是實則虛之,在裏麵可以隱含跟多的變化,可以有時間看到對手的應法而相應變招,如果對手沒有反應的話,這後半招必然勢如閃電地變成了實招,這樣在後麵突然變快的話,就難以抵禦了。
眾弟子有的隱約看出了這一招的文章,都暗自點頭。阿豪也是看出了門道,心裏歎服:同樣的一招,由師叔使出來就多了變化,而慢了半拍,這威力卻不減反增,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呀,原來拳可以這麼打!他比較了自己剛才的招法,每一招都很快,但似乎都沒有師叔這樣的節奏,因此才為敵所乘,如果是懂得節奏的變換,就可以讓對手跟著自己走,就不會輸得那麼慘了。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高明才使出半招,悟性高的弟子們就立刻能在下麵悟出道理,跟自己的武功相印證,從而在拳法上又進一步。
穆景龍的戰術也是很簡單,就是“一力降十會”,在高明的前半招發完、後半招待發之際,倏地起左手格擋,同時上右步,右手按向高明的肋下。這一招又正是剛才高明對付阿豪的悟空問路的應法,隻是由穆景龍使出來也是拿捏的正好,這一按後麵藏了幾個厲害的後招,可以直接按下去把對方發出去,也可以變按為捶搗向對方的腋窩、肋側,或是中途變招拿住對方的前臂或側後,這就象高明對付阿豪一樣。眾人看了不禁“噫”了一聲,都覺得這一招出招的時機恰到好處,而這一按又是虛中帶實,虛虛實實,讓對方摸不清拳路。這兩招重新由高手再使過一遍,就象給他們示範點評一樣,眾人又在心裏期待高明下麵的破解之法。
高明變招也是極快,他見到左手堪堪被格住,就變拳為爪,變實為虛,和對方的左臂搭在一起,而身體竟然就勢向前疾進,同時跟右腳上步擰身與對手相向,這樣穆景龍的右手就已按之不及,被甩在了身外。穆景龍知道高明的身法迅捷,見到高明如此快法,更勝於剛才跟阿豪切磋時的速度,心裏也是一驚。高明的右手從下往上由穆景龍的左臂裏麵穿了上來,翻腕搭住他的左臂,跟著左手又變抓為肘,向穆景龍的前胸送去,這招叫做定心肘。穆景龍的左臂已被搭在外圈,見到對方左手鬆開肘起,就知道他要使定心肘,心想既然對方步子飄忽,就不能與他糾纏這些短打,否則讓他纏住了總是不能發力,就落了下風,於是跟上的右腳又撤了回來,身體迅速右旋,同時上身下沉脫了高明的纏繞,以左腳支撐,右腳貼地來了個掃堂腿把高明逼開。
這一回合交手雙方動作都極快,節奏清楚,沒有一招用實,卻是每一招都很辣幹脆。眾人都是張著嘴巴看得眉飛色舞,忍不住大聲喊好。穆景龍和高明分開後,都衝著對方一笑,彼此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暗讚對手功夫了得。隨後又是打在了一起,兩人都清楚自己的長處,高明總是依靠身法的快捷變換位置和手勢,不讓對方找到舒服的發力點,而穆景龍則每每大開大合,意圖把高明逼到外圈,迫使他出力相抗。這樣一來,兩人都是一沾即走,場上聽不到“怦怦”的打擊聲,隻見到兩人的相映成趣的身法和步法,一個凝重如山,一個翩然如蝶,一個力挽千鈞,一個變幻莫測。穆景龍越打越是心驚,對高明也就越加佩服,這個師弟小小年紀,對拳法的理解卻是深得其中三味,竟似比自己二十年的習練還要純熟,真是天賦異稟啊!隻是因為畢竟年少,力有不及,才沒站得上風,這要是加以時日,恐怕自己拍馬也追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