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又見故人(2 / 2)

吳廣清又說:“好,既然這麼不好拿,不如我們來換個辦法吧。”說著就把那信紙對折了起來,使AB兩點貼在了一起說道:“現在,我就可以拿到它了。”高明的心裏就象漆黑的屋子裏忽然點亮了一盞燈一樣明亮了起來,他極其興奮地一拍桌子,抓耳撓腮地說:“對呀,如果把二維空間變為三維的就可以解決問題了,要解決三維空間的問題,就可在加一維,或兩維,那麼以此類推,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解決,加了一維空間,就可以把原來空間的任何兩個點或幾個點通過類似對折的方法貼在一起,那麼就真的如同探囊取物一樣容易了,對嗎師傅?”

吳廣清見到高明思維敏捷,一點即通,撫著胡子笑眯眯地點點頭說:“嗯,孺子可教!但這個也隻是為師的臆測,並不是定數。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想象了,搬運其實就是把某兩個點通過類似對折的方法合成一點,就可以把這個瓜子輕巧地拿到了。”高明又問:“師傅,徒弟又想到剛才師傅那時走到院外的那堵牆時就忽地不見了,是不是也是這個道理呢?”吳廣清就微笑地看著他說:“你來說說看?”高明就一邊理清思路一邊說:“嗯,比如牆根那裏就是A點,而屋裏就是B點,師傅把它倆對折了一下,自己就可以從A點直接走到了B點,而還處在B點這個空間的徒弟在一旁就隻能看到師傅在B點忽然消失了,因為在三維空間的人是不能看到其他空間的事物的,就象在這張紙平麵上的小細菌,看到瓜子被對折後拿走時,也不會明白為什麼瓜子在這個平麵消失了一樣。是這樣吧?”吳廣清點頭說:“不錯,這個把人搬運過來的道理跟搬運其他的物事沒有兩樣。”

高明問道:“那麼這個對折是不是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到?”吳廣清說:“其實道理是對折的道理,但我想並不是去真的做對折,這些空間和空間之間應該存在著一些通路,就象這樣。。。”說著吳廣清把那張紙揉成一團,張開手後那張紙成一個球狀呆在他的掌心,“像這樣的一張紙你說有多少個麵?那麼會不會有些麵可以把AB兩點連上呢?又如果某些麵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比如說是時間軸,當然還可能有其他一些軸,不過我們不知道,那麼這些動態的軸或平麵移動的時候會不會也會使AB兩點接在一起呢?所以可以是用一種法門找到使AB兩點接在一起的那個平麵,而找到這個平麵的法門就不會象折疊整個平麵要費太大的勁了,就象找到一把開門的鑰匙而已。所以其實這搬運之法也會消耗些能量,但不會是很大的。”

高明就問:“那麼使用這個鑰匙的能量就是要從修行中獲得,這就是搬運對吧!”吳廣清點頭稱是。高明想了想說:“師傅,這麼說您還不是象傳說中的那個嶗山道士一樣穿牆而過,那麼真的可以穿牆嗎?真有穿牆術?”吳廣清搖搖頭說:“有是有的,但這穿牆術和搬運術並並不是一回事,道理也不一樣。為師也還沒練成這種法術,但為師想來,真要從這張紙上穿到背麵,就並不是把紙折疊一下那麼簡單了,這為師的修為還沒練到啊!”說著也仰起頭有點出神。

兩人都沉默了一陣,高明在消化剛才的道理,而吳廣清也在思考自己修行上的一些一團。學無止境,人到了無論多高的層次都會麵臨新的難題等著自己去探索,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永遠都會有新的突破和進步。

想了一陣,高明打破了沉寂又問道:“師傅,那麼是不是越重的東西就要花費更多的能量?”吳廣清答道:“這要分兩層說,首先,這個搬運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用在使用這把開門的鑰匙上,那麼有時候鑰匙就好找一些,有時候就難找一些,就要借用外力,比如諸葛亮借東風,要一係列的繁複的準備,並且要到適當的時機,因為可能就是此時的有些動態的平麵移動過來把AB兩點連接起來。我武當派有一秘術叫做清微雷法,本門的前輩曾在元朝時為元大都三次祈雨,結果是武當山名聲大振,成為舉世矚目的仙山,得到各朝皇室的器重,建築的規格也因此比照皇家的規格,從此才有了現在的興旺。其實這個祈雨和借風以為師看來就和搬運的道理相同,如果A點有雨,那麼我們用對折的原理搭個橋,就把雨借到了B點。這是一節,那麼至於這被借來的物事本身的重量也會對能否搬運有影響,越重的東西自然就越不好搬,比如要搬一座山過來就很費勁,因為人本身也是搬不動山的,這就要求更高層次的修為了,這個為師也是做不到的,但運水或風就不同,因為水和風是流動的,你給它開個口它就流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