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閣初崢嶸 第677章(2 / 3)

李立軒就在不遠處看著,見父親的氣色已經大好,躊躇片刻,還是取出懷中的信走過去。

“怎麼,總算舍得將這信給我看了?”

“爹,我……”

“不用多說,你是我兒子,有什麼心思還能瞞過我不成。阿衡的信,你不敢第一時間給我看,必然是有變故會讓我為難。”江夏王擺擺手,在一旁的亭子裏坐下來,自取出已經被打開過的信閱讀。

半晌,江夏王大笑。

“好!好計謀啊!”

李立軒走過去,在江夏王麵前跪下:“爹,孩兒自知讓您為難,但孝義難兩全,還請您諒解孩兒。”

侍奉父親是孝。

愛護妻子是義。

選擇一邊就得放棄另一邊。

但如果他的【不孝】能換取父親振作起來,一切罪名由他背負也未嚐不可。

“孝義怎麼就不能兩全了?”江夏王將兒子一把拉起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明日便收拾收拾去昆侖山,好好陪著子皙,三兩年內添個一兒半女,便是孝義兩全了!”

“爹……我過些日子再啟程吧……”李立軒道,“您大病初愈,我……”

“死不了!你們一個個都以為我要尋死是不是?”江夏王冷笑,“放心,我病這一場,不過是告訴你娘,恩怨都了結了!我答應了笑笑,要看著你的孩子成婚生子,少一天都不行,所以,你就安心去昆侖山吧!”

淩笑,李立軒母親的閨名。

淩家在前朝是橫跨三國的富商,論財力物力莫說尋常人,便是小世家都比不了。

但曆朝曆代重農抑商是傳統,商人地位低賤,為此江夏王妃沒少被人背後取笑。

江夏王在立國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雖是為了家族,卻未嚐不是要用實力證明自己不需要聯姻也能出人頭地,不希望自己的妻兒再受委屈。

十年前唐皇政變,地位穩固的江夏王府卷入其中,也有著借機扶淩家出頭的意思。

畢竟從龍之功,是最快最穩固的改變家族境況的機會。

隻可惜,政變成功了,淩家從商賈之家慢慢轉為官宦之家,江夏王妃卻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李立軒知道父母的感情有多深,所以總擔心父親哪一天就撐不住了,父母情深本是好事,但他已經少年喪母,不想再輕易失去母親。

如今父親和母親還有這樣的約定,但他也鬆了一口氣。

至少他不用擔心哪一天父親突然就不行了。

江州與昆侖山之間兩地奔波的幸苦算不得什麼。

隻要他在乎的人都好好的。

江夏王讓李立軒扶著他去書房,到了之後就將兒子攆了出去,關上門後,他從書桌下取出一張精致的花箋紙出來鋪開,備了筆墨,落筆寫到:

【吾妻笑笑,前日夢回當年初遇,汝於蓮花深處輕舞,翩若驚鴻,嫋娜娉婷。吾涕泗橫流,心有悲意,又念大仇已報,恨不能隨爾歸去。

然吾雖為汝之夫,卻亦為子之父,將之帥,仆之主。

吾之性命,非吾一人所有……

……今生負爾良多,願爾黃泉待我春秋三十載,願來生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不再死別或生離。】

寫完之後,靜待墨跡幹透,江夏王起身將信疊起,置於火盆之中,靜靜的看著火舌將信紙吞噬。

火苗竄起挨近了他的指尖,有些疼,卻又有些暖。

他年少時也曾輕狂自負,直到二十六歲娶妻生子後,浪蕩的心才漸漸安定下來。

然而數十年籌謀,相守白頭的約定卻隨著愛妻的去世而化為一場空。

從自以為是的紈絝子弟到心機深沉的開國功臣,這條路他走了近三十年。

而如今,軒兒要走的路隻會更加艱難。

武道的另一端,修道長生的路究竟是如何誰也不清楚,但從過往的隻言片語可知,那必然是一條荊棘叢生之路。

他就算幫不上多少忙,至少不能拖累了孩子們。

李立軒本是打定主意,要再江州多留幾日,幫著父親處理些事物,至少等父親身體大好之後再離開。

誰知第二天早晨起床,才洗簌完畢,正打算去院中練一套刀法,便見羅欣來叫他,說父親在府門外等他,要帶他出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