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哈市(3 / 3)

這年連續幹旱,收成不好,入冬了阿亮也沒儲存多少糧食,因此每天不得不早出晚歸捕魚,但仍然收獲很少。一天,天快黑盡了,眼見沒啥收獲,阿亮想再撒一網就收網,可是往哪兒撒呢?此時仙仙來了,把他引向斷橋邊,阿亮看見橋洞邊有一大片綠色植物,扒開傘形葉子,挖出一根紅薯狀的根莖,好像是人參!阿亮高興極了,把仙仙抱起來親了親,立刻動手挖了起來,不一會就裝滿小魚簍,滿載而歸。

阿亮用挖來的野參給母親熬湯喝,母親的身體慢慢好了起來。阿亮挖了很多野參曬幹去集市賣,用賣參的錢抓藥,母親的眼疾也治好了。母親看到了美麗的仙仙和它的孩子們十分高興。阿亮出外捕魚時,仙仙和它的孩子們就成了母親的伴兒。阿亮跟母親說想拿賣參的餘錢去修斷橋,方便人們通行。母親很支持他的想法,兒子的善良讓母親很欣慰。於是阿亮運來石料,一有空閑就修橋,他的義舉得到鄉親們的支持,這座石橋很快就修好了。阿亮認為是因為仙仙得來的天賜,就給它取名天賜橋。阿亮的善舉也贏得了鄰村小玉的芳心,他娶了同樣樸實善良的漁家女小玉,一家人都很善待仙仙。他們又把野參種在屋後,這就是後來的金堂特產“明參”。

次年七月,沱江大汛,江水混濁不能飲用,島四周茫茫一片。村民們在島內掘井,連掘一十三口皆為渾水。在大夥又累又餓之時,一群白鷺飛來,領頭的仙仙繞某地飛旋三日而不去,阿亮讓大夥就在那個地方挖掘,果然井水甘甜清冽,成為全島的飲用水源。人們就把這口救命的井稱為“白鷺井”。

島上的人家都以捕魚為生,沱江兩岸的交通靠渡船來維係。一天,阿亮和村民乘坐的大船行至江心,水流倒旋,烏雲密布,暴雨傾盆而下,船隻在狂風暴雨中搖擺,眼看就要傾覆。江流湍急,危急萬分,卻無人聽見呼救之聲。黑壓壓的烏雲下,這時一隻白鷺飛來,猛撞岸邊的鐵鍾,舍身而亡。漁民們聽見鍾聲,紛紛劃著漁船衝向江心,將落水者全部救起。阿亮認出舍命救了自己和大夥的白鷺就是仙仙,阿亮非常傷心,將仙仙葬在岸上的鐵鍾之下。

大夥感念白鷺的救命之恩,將形似白鷺展翅形狀的島命名為“白鷺島”,以紀念舍身示警的白鷺。

老頭說完這故事以後看看我,“以後你多做一些善事吧,這鬼市留下來的孽啊,咱們這些和鬼市有淵源的人那,那就是要還的,躲是躲不過去的,而且也根本就不能去躲。”

“你不要覺得我這個老頭子是危言聳聽,我老人家是不會去騙你的,有的時候這冥冥之中的事情啊,你是不相信也得相信的,我今天不想多說了,明天你們大家也不要送我,我自己離開就好,你現在出去吧。”

我知道老頭是想要自己靜一靜,畢竟有的時候一些事情對於人的打擊是很大很大的,我默默的離開了老頭的房間,現在應該讓他去清淨一會了。

而我和老頭可不同,我以後的日子還長,我要去經曆的事情還是有很多很多的,我不能像老頭一樣,就這樣想著晃晃悠悠一輩子就完了。

我還想要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孩子,我還想要好好的去看看這個世界,畢竟我才剛剛二十幾歲,我沒有一個老人那個樣子的心態,畢竟我還沒有老,不能做到一切看淡的程度。

潮起潮落經曆過以後,平凡的生活就要來了,我也很希望能好好的就這樣平平淡淡下去,就像是那個道理所說的。

一個旅人經過綠洲,停下來給駱駝飲水。他看到滿頭大汗的老人,便上前打了聲招呼:“你好呀,大爺。這麼熱的天,你在這裏挖什麼呢?”

“我在播種。”老人說。

“你要在這裏種什麼?”

“種椰棗。”老人說道。

“椰棗?!”旅人驚訝地說,那副表情就像聽到了最愚蠢的話,“告訴我,大爺,你多大年紀了?”旅人問。

“我不知道,60,70,還是80……我忘記了……但這並不重要。”

“大爺,椰棗樹長成要五十多年,長成之後才能結出果實。我希望你能長壽,能活到一百歲,但到那時你也很難收獲今天勞動的成果,還是別幹了吧。”旅人勸說道。

“我吃的椰棗是前人種下的,播種的人也沒有夢想吃到自己種的椰棗。我今天播種,是為了讓後人能吃到我種的椰棗……雖然我也並不知道誰會吃到我種的椰棗,但我想,這份辛苦是值得的。”

聽完老人的一席話,旅人說:“很感謝你的這一課,請收下我的學費。”說著,他把錢袋遞給老人。

“謝謝你的錢,朋友。你看,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你認為我無法收獲自己的勞動果實,但我還沒有播完種,就收獲了一袋錢和一位朋友的謝意。”老人笑著說。

這沒有播種又怎麼會有收獲那?任何事情都是對等的,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不問不怒,播種什麼我就收獲什麼,不會去在想著不勞而獲了,也不會在想著去多收獲了。

人生的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