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著這些話,什麼神,什麼佛,難道不一樣?“還請大師明示,這神佛不是同等的嗎,神不就是佛,佛不就是神,怎麼按照您的說法,那豈不是神是神,佛是佛啊,弟子聽不明白。”
聽著木魚聲,老頭又緩緩開口說道“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麼三頭六臂,飛天潛地鬼神。人人皆有佛性,人人修行皆可以成佛。佛是宇宙最偉大的聖者。他具有無量的福,無量的神通,而得大自在者。為九界的大導師,人天的師表。不是管什麼,執掌什麼權力-管天管地的神。
凡有管什麼,執掌什麼天地大權者,都必有煩惱,都未超三界未了生死的凡夫。都不能自在,是故佛不是神。”
原來這神和佛的區別就在這裏啊,今天還真是長知識了,看來這鬼司雖然是成神之道,但這神卻是更大的矛盾與麻煩啊,可這要成佛就要先成神,那麼這又如何成佛,這現在是我心中最大的問題。
我想好後問道“大師,這成佛必先成神,那麼這佛到底要如何才能成?還請您能一下子給弟子講明白。”
老頭這時候已經敲完木魚了,轉過頭來看看我“小施主與老衲我有緣,今天我就給施主你講一個我的師傅給我講的故事吧,這是一對師徒的故事,引用這個故事來告訴你這佛是如何的存在,怎樣才能成佛,還望施主能認真聽,仔細揣摩其中的奧妙。
”徒兒:我天天打坐、讀經、磕頭,這樣努力能成佛嗎?師父:成不了。徒兒:為什麼?師父:因為佛不是打坐成佛的,佛也不讀經。徒兒:佛是怎麼成佛的?師父:佛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成佛。徒兒:佛都想過什麼?師父:佛天天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真心施舍,如何讓別人好,如何讓世界、讓大家都得道。佛天天想著如何方便別人,天天想著舍下自己,天天想著如何為別人服務。天天想著如何去承擔責任,而默默的去付出,不讓任何人發現是他做的。隻要大家都能好了,都能認識自己的責任,都能理解和合了,不再有任何的要求和欲望的貪圖了,他就滿足和高興了。而不需要大家知道他!他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什麼,也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什麼、要得到什麼。隻是想著怎麼能把自己的真心全部舍出去。徒兒:所以我天天想著成佛,就成不了佛,是因為我在要求得到。佛是什麼都不要的,什麼都不為自己有一點打算的,完全是舍得自我的真心,行願之道做出來的。師父:是啊,佛沒有想的事情你都想了。佛想的事情,你卻不想也不做,能成佛嗎?再說,佛也不是成的,而是做人做出來的功德相應。徒兒:那我也要開始舍自己,這樣做就可以成佛嗎?師父:不能。如果你是為了成佛而做而舍,那不是舍。而是有求有得失之心、有交換。不能成就。徒兒:那到底什麼才是真的舍呢?我該如何做啊?師父:如果感覺到自己在舍,就沒有舍。你知道佛舍的是什麼嗎?徒兒:是福報和功德吧?師父:是的。他舍的是無量的德。那你有嗎?徒兒:不知道,或許沒有吧?師父:你知道什麼是德嗎?徒兒:不為自己,好好做人,幫助別人。師父:這隻是形式的表麵,是空洞的理論而已。因為你沒有達到無私無我的心,所以根本不可能知道什麼是無私、什麼是無我。你連相都沒有破,哪裏有功有德啊?功和德都是在內心的起心動念之中。是在無相境界。那是內心的意識念頭的戒道啊。因為你在做人之中、在生活裏,有太多的私心雜念,有太多的要求妄想。而你根本就不在乎起心動念,也不去注意起心動念。恰恰所有的修行和因果都在這個起心動念之中!所以你連一個最基本的清淨都沒有,連真正的戒都沒有搞明白。起心動念天天還在犯戒之中!隻是在形式外相之中有所求的為了自己得到。走的都是形式戒,是相戒,是外道。而非念積念修,非心戒。不應正道,不在無相。所以沒有正心真意,沒有找到善與德的標準,也沒有去掉自我的惡意貪心。更沒有功德可言。如何有道啊?徒兒:那我也要開始舍心修行了。師父:你知道怎麼才叫舍?如何舍?念念都在舍中,都在戒中,你知道舍的是什麼?徒兒:舍也有這麼多的內容啊?我還真的不知道。師父:修的內容基礎都在這裏,你連這個都不知道,隻能說你天天在犯戒造業之中。那你今生能成什麼道啊?不用說修行和學佛了,連你最基本的做人之道都成不了,完全在地獄因果道中。在你這個境界中,竟然天天拿著佛的經書,說著佛的話,更是犯下誹謗之罪。徒兒身上已經出汗,聲音顫微微的說,那就請您指教我吧!師父慈悲的說:所謂的舍,就是首先要認清自我,從此開始在心中念念都要沒有計較,處處要認可自己的因果而理解他人,承擔磨難的考驗。外在的一切惡意、誹謗、逆境,都是你自身應該承受的因果相應,而非是他人的錯誤。所以不可以用對與錯來看別人、看問題,而隻能以正與邪來要求和把握自己的心。在念念中來放下這個自我。所以,你首先要舍下的是自我的一切私心和欲望。才能進入清淨。老頭講完這個故事,說道“還請施主自己多多參悟,老衲我要休息了,今天和施主的暢聊就到此結束吧,施主以後有問題,可以盡管來找老衲請教,老衲與施主有緣。”說完這話,老頭轉身就進了內房,看來是去休息了,他講的這些,我雖然不是很明白,但是我自己還是要好好地領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