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章 劍論(2 / 2)

劍法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萬千變化,難以琢磨,劍道亦可經由無數途徑,最後同歸武道之本源。

《劍神典》乃集合劍術、劍招、劍道於一體,最後終至劍神,以劍道製定規則,使自身脫離出約束的法則之外,達到長生於世,生死無憂的境界。”

龍吟合上《劍神典》,果然不愧為終極武學,隻是初看總綱,就能了解到其中蘊含著無窮的奧妙與變化。由此可以觀想一下,《劍神典》中所蘊含的劍術、劍招到底有何種威力,而所謂的劍道又是何其的浩瀚。

隨之,他又打開《天心訣》,想探查其中的變化,看與《劍神典》有何不同。

《天心訣》有篇序,是劍心樓的開創者,一位在三十歲就達到劍道極致,成為劍神的天驕人物——君勝皇所作。

“以人心感悟劍心,以劍心問詢天心,天地究極,何時起始,何日終結?循環往複,生滅無常。

劍心既是劍意,而劍意即是人意。人若無意,劍如何能感知?以意馭劍,劍動而成劍術,劍術變而成劍招,劍招揮指四方,便成劍道。所謂劍道,亦是人心,人心比對天心,而一念生世界,萬千法則由我定,此便是劍道之極。

九為萬物之極,單數之內,無能超脫其他上,而多數之內,舍其之外,亦無法稱雄。

劍道亦以九而論:首推聖道、詭道、霸道,其次是仁道、正道、無上道,最後是天道、地道、人道。前三為可歸之為王道,中三可歸於俠道,後三可歸之於大道。

劍道有九極,有三歸。欲學劍者,必先明了九極三歸奧義所在,做到劍心通透,如此方可打穿通往劍道至聖之門。”

《天心訣》篇首引用了這位天驕人物的話,讓人明白劍心人意的關係,以及與冥冥中那些未知事物的聯係。能在學劍之初,為用劍者提供一個大的輪廓,讓他們不至於庸庸碌碌地用劍一生,而最終淪為劍奴。

齊玉曾說過《劍神典》主要傳授的是劍法劍招,而《天心訣》闡述的則是劍意劍道。

而龍吟覺得,無論是《劍神典》又或者是《天心訣》它們都是一種極強的武學體係,隻不過《劍神典》重於對形的概括,而《天心訣》則注重對意的表述。它們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劃分,在某種程度上,一招劍術之中就蘊含著劍道所要發生的變化。

不過武學之道,變化萬千,個人的見解自然會有所不同,隻要能遵循著自己行事的“道”去創造自己的劍道,不要一味地陷在前人的足跡中不能自拔就可以了。

對所修行的劍、劍法、劍道有了總的概念之後,龍吟便開始正式入門修劍,踏上自己通往劍道至聖的第一步。

《劍神典》的初始講的是劍術,對七種最基礎的劍術進行了係統而深入的概括。龍吟本身曾對世界上多種兵器的應用之術都有所了解,尤其是進入《神幻》之後,一劍在手,橫掃群怪,應戰敵手,做到劍不離身的地步,所以他對這七種基礎的劍術的了解更為深入,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花了半個時辰,龍吟對《劍神典》中所描述的劍術進行了細讀和精解,感覺到獲取了很大的益處。他本身的武學天賦在當今之世,已經可以列為第一流的人物之內。如果不是他現實中的職業所限,而所修行的武學偏向身法輕功之內的話,以他的武學天賦而論,即使要列於國際青年戰力榜前百位恐怕也不是難事。因而這些最基礎的劍術解讀和應用,對他來說是非常簡易的事情,半個時辰便已經足夠。

結合了自己剛才所獲取的感知,以及未學習《劍神典》之前所掌握的劍術應用,龍吟開始進入沉寂之中。他將兩者進行融合,來進一步加深自己對劍術的理解程度。各種紛繁的念頭在他腦海內不斷出現,每當他理清一種思緒之後,他的劍術便又精進了一分。

約有一個時辰,龍吟對兩種劍術的組合已經完成,感覺各種念頭極為通暢。不過劍術是學劍的基礎,容不得絲毫馬虎,所以龍吟又花費了半個時辰,將自己的思緒從頭到尾地整理了一遍,直到真的產生了那種劍心通透的感覺時才停止。

起身來,龍吟從體內召喚出烈火劍,握著這把劍,他感覺到了一種新的變化:就算閉上眼睛,他也能清楚地知道這把劍每一個構造部分,包括其中的每一個紋路,這不是他和烈火劍人劍合一時而產生的感受,而是來源於他對“劍”字本身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