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多米諾:一個善緣引發的一次次美好相遇
真情凝望
作者:優麥
七年前,羅瑋偶遇一個乖巧懂事的小女孩,遂做出無償捐肝給她媽媽的決定。孰料,捐肝後小女孩輾轉數百公裏,找到羅瑋,以小小的力量反哺和延續著羅瑋的愛心。因為這份愛心,羅瑋還偶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感動和幸福……
愛的奇遇:
把我的肝分你一半
“姐姐,以後我能喊你媽媽嗎?你救了我媽媽,媽媽的身體裏就有你,你也就是媽媽了!”小女孩夢雪誠摯的一番話,讓臉色蒼白的羅瑋不禁微笑起來,她為自己的決定而欣慰。
這是一個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年僅19歲的羅瑋選擇為為陌生女人捐肝。而且,作為中國首例非親屬器官捐贈者,她和對方竟然配型完全成功!兩人的手術也十分順利。其實,之前不是沒有過害怕和疑慮,是什麼支撐著年輕的羅瑋做出這個決定的呢?
2005年3月,中專畢業的羅瑋,正在一家公司實習做會計,領到第一個月工資:500元。無意間,她被放在寢室書桌上的報紙吸引,上麵赫然一則新聞:蒲江農民廖紅霞身患肝癌,其夫張元林願意割肝救妻……
羅瑋心裏湧起一陣感動,她決定將原本準備給父母買禮物的200元錢,捐給新聞當事人廖紅霞。錢固然少,但捐的人多,也能幫上忙,羅瑋在趕往華西醫院的途中,自我安慰著。病床上的廖紅霞瘦得皮包骨頭,不忍目睹。在她深邃無助的眼神裏,羅瑋感受到她對生的強烈渴盼。
捐完錢從住院部出來,走在乍暖還寒的春風裏,羅瑋歎了口氣,感慨生命無常。突然一個小女孩追上來,攔住羅瑋,“姐姐,謝謝你來看我媽媽!”小女孩文靜漂亮,羅瑋俯身親她的額頭,“小妹妹,我們一起為你媽媽加油!”
女孩哭了,“姐姐,我好想媽媽活下來!可是我爸爸的肝髒跟她配不上,我又小,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羅瑋被這個懂事的孩子感動得一塌糊塗。見姐姐哭了,小女孩趕緊揉眼睛,“姐姐不哭不哭。對了,我的名字叫夢雪,我出生那天,媽媽夢見下了大雪,所以就起了這個名字!”夢雪擠出一絲微笑,望著眼前這位素昧平生的姐姐,不想讓自己的壞心情傳染給她。
目送夢雪單薄的背影離去,羅瑋還兀自站在原地。她想起了童年的自己,那個受眾多人恩澤的小女孩。自幼父母在外地打工,9歲時爺爺去世,她就是靠鄰居們的接濟,吃百家飯長大的。有一次,因那家飯菜不合口味,羅瑋拒絕吃,阿姨便借錢跑到村口的小賣部去買麵包,天黑,阿姨不小心掉到池塘裏,如果發現得晚點,連命都沒了。還有一次,下著瓢潑大雨,羅瑋站在學校的屋簷下,看著黑壓壓的天空,害怕地哭,這時,有幾個阿姨同時送傘來,熱熱鬧鬧將她接回去……
當年,那一雙雙溫暖的手為自己撐起著一片晴空。如今,同樣年幼的夢雪遭遇著人生的困境,也需要有人能伸出一雙溫暖的手。當晚,輾轉反側之中,羅瑋做出這個看似冒然,但源自她內心愛的回饋的決定:捐肝給廖紅霞,幫她完整一個家庭,幫夢雪延續母愛……
這個決定,成為2005年春天最大的新聞事件。羅瑋怕父母不同意,沒有告訴他們,隻告訴了哥哥。哥哥理解並支持她,在手術家屬意願欄中簽了字,他又覺得這麼大的事,不讓父母知曉心裏總不安,於是就背著妹妹告知遠在外打工的父母。羅瑋的父親胡仲雙和母親羅錦蓮聞聽消息,火速趕往成都。但在聽完女兒的捐肝原因之後,他們沉默許久,最終緊握著女兒的手,選擇支持她的決定。
仿佛是為了成全她的善心,兩個陌生人的配型十分成功。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跡。
2005年3月30日,曆經10個小時,肝移植手術圓滿完成。幾天後,羅瑋從重症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夢雪像小精靈般溜進來,湊到羅瑋耳邊輕言細語:“羅媽媽,我爸爸媽媽說你是我一家的大恩人,謝謝你,祝你早日康複!”接著,小夢雪又拉起胡仲雙和羅錦蓮的手,親昵地喊“爺爺”“奶奶”。
2005年4月20日,羅瑋出院,她委托醫務人員不要告知廖紅霞及其任何家屬。但是夢雪還是探知消息,為羅瑋送行:“羅媽媽,我媽媽說做人要知恩圖報,請告訴我你的地址和電話,我長大後好報恩!”
羅瑋摟著乖巧懂事的夢雪,說:“不要喊我媽媽,不好聽,叫我小姨就是了!”她很喜歡夢雪,也打心底認可這個小親人。作為一名器官捐獻者,如果與受捐者及家屬聯係,勢必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一定壓力,不聯係不打擾才是最好的狀態。因此,羅瑋婉拒了夢雪的要求。夢雪眼淚汪汪,“小姨,你不告訴我,反正我會找到你的!”小姑娘信誓旦旦。
分開之後,漸漸長大的夢雪也開始關注公益事業,她也願意用愛心來回饋更多的人。源於愛心,兩年後,她們真的再次相遇。
愛的延續:
善緣中的重逢
羅瑋被評為2005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收到全國各地共計8萬元愛心捐款。然而,料想不到的流言也接踵而至。有人說羅瑋捐肝是為了出名,而置父母於不顧;有人說羅瑋心計重,圖的就是錢……羅瑋不怨不怒,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