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鬼手宋三(1 / 3)

春來煙雨兩朦朧,燕啼簷下影重重;

楊柳又拂行人麵,杜鵑紅遍山野叢。

別山最為出名的就要數這漫山遍野的映山紅了。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天下他山也,詩仙雲遊至此一語便道破了此山的真諦,就連漢武帝當年祭祀古南嶽時也曾讚歎過“此山之大別於天下。”

山西南十餘裏有一小鎮,名渡口鎮;借淠河舟楫之利興起。雖連遭戰火卻未曾改變其淳樸的容顏,悠長的鵝卵石街道中鑲青石板,兩旁人家皆磚牆青瓦木板門。“青磚小瓦馬頭牆,回廊掛落花格窗”用以形容此處再貼切不過了。

我的故事就要從這古色古香的徽韻小鎮說起……

十年前鬼手老宋三是遠近聞名的手藝人,早些年生活在別山下的山溝村裏,後來才到了鎮上麵開了棺材鋪。雖然是個木匠而且做得是死人生意,但為人和善樂於助人,誰家缺個桌椅板凳那就是信手拈來的事情,加上還認識幾個字誰家喪葬的事情又都靠著他,鄰裏關係處的還是不錯得。但是老宋三命苦,抗日戰爭那會兒子老婆都在戰火裏沒了性命,如今空留下他和七八歲的小孫子相依為命。

至於為什麼叫他鬼手老宋三,是因為他手下做出的棺材那叫一個絕,不用量不用比劃就能確定長度,弧度圓角也不需借助工具,最絕的是聽說他出自他手的棺材,普通的木材都能保存好多年。據老宋三說他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到他這代無論漢材、滿材還是行材他都得心應手,沒有他不會的。行裏人大多跟他學過手藝,他是本地裏當之無愧的他材柱子。可如今做棺材沒了那麼多的講究,老一輩的懂行人也都走的差不多了,現在做的棺材最多的要數十三圓、十四料,好點十頁瓦和十二圓那要的人也少了,除非遇到闊綽的人家。

一天他安頓了家裏七八歲大的的孫子,東邊的天才朦朦亮就上山裏去給人家做壽棺,時逢陽春三月,本是春暖花開的日子,奈何陰雨綿綿,山路本就難走,這樣的天氣實在不適合上山。但好歹為了生計,還是得忙活著。上山後這滿山的映山紅依舊盛開,陰沉的天氣,紛飛的細雨根本無法阻攔他們的綻放,然而奇怪的是今年的映山紅開的格外豔麗,紅的勝似鮮血,打落的花瓣落在地上還染紅的雨水,這滿山的紅水流過就像鮮紅的血水,乍一看還有些分不清。

來到主家後老宋三打過照麵,就拿起家夥幹活,他得用上點滴的時間,盡早給人家做好。因為家裏還有孩子要照顧,每天來回的奔走著實不容易。可怎麼說也得六七天才能做好一口棺材,要是主家挑刺的,那就得更久了。

忙碌了一天乘著沒黑他得早點回去,辭去主家留他吃晚飯的好意,收拾了家夥就匆匆下山。可下山遠比上山難啊!何況在這樣的陰雨天。漸漸的天暗了下來,翻過下個山頭就不用再趕山路了,老宋三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

然而就在這時林子裏傳來了一聲嚎叫,已經歸林的倦鳥受了驚嚇一股腦的都飛了起來,嘰嘰喳喳的吵個不停。然而如此嘈雜的聲音依舊無法掩蓋林中的嚎叫,這聲音根本不是山裏的豺狼虎豹,他清楚的知道這不是動物所能發出的叫聲,而且傳出嚎叫聲的林子霧氣籠罩,要比這邊昏暗了許多,完全就是兩個世界。老宋三突然意識到這是鬼子林啊!即便是大白天的也很少有人往山裏的鬼子林跑,鬼子林不僅山洞眾多,地洞也是防不勝防,而且林子千百年不知奪去了多少人的性命,時不時還有瘴氣彌漫。

“不管什麼還是早點下山,避免麻煩。山裏麵的的東西本就說不清楚,會出現什麼誰也沒個準數。”定了定神老宋三心裏想著,於是決定不去管他,加快腳步往前走。可是突然又傳出了一聲慘叫,他清楚地聽出這是人的喊聲,不會錯的。會不會是誰在山裏迷了路,或者惹倒了什麼麻煩,說不定遇到了危險,老宋三心裏掂量著要不要去看看,說不定還能救人一命。可家裏還有孩子等他回家,要是自己有個什麼閃失,那孩子就真的無依無靠了,老宋三咬著牙決定還是早點回去!停下腳步的老宋三再次加快腳步向山下走去,可這山裏又一次傳來了連連的慘叫,那聲音似曾相識,卻又淒慘的像把尖刀直刺老宋三的心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