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新至強為實時分析而生(1 / 2)

全新至強為實時分析而生

科技

作者:郭平

大數據應用在推動服務器市場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對處理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最新發布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E7 v3很好地滿足了實時數據分析之需。

今年是摩爾定律50周年。50年來,摩爾定律就像一座不停擺的鍾表,滴答滴答地提醒著處理器的研發者按照它的周期不斷地將產品更新換代,推動著計算技術的發展。時至今日,誰又能說清楚,如果沒有摩爾定律,是用戶的需求驅動著處理器性能的不斷提升,還是處理器的日益強大激發了更多的應用?

這也許是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沒有答案。不過,眼下炙手可熱的大數據潮的確對計算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實時數據分析和關鍵業務計算為企業帶來的也許就是競爭力,就是利潤和真金白銀。近日,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家族的旗艦產品E7v3背負著實時數據分析和關鍵業務計算的重任問世,其業務處理應用性能最高可提升至上一代產品的6倍。

更強的內存計算平台

目前許多行業都希望從大量的數據中快速提取可指導實際行動的洞察性的信息,由此帶動了對內存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的渴求。Gartner預測,到2018年年底,至少有50%的大型企業或機構將通過采用內存計算來實現數字企業戰略,屆時該市場的收入將會超過95億美元。

不過,大數據分析目前也麵臨著諸多挑戰,英特爾公司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Rob Hays表示,有數據顯示,隻有27%的高管表示他們的大數據計劃獲得了成功。他認為,可信度、速度和規模是這些企業需要麵對的挑戰。英特爾至強處理器E7v3正是為實時數據分析而生,它就是要幫助用戶在係統內存中更安全地處理和分析大型數據集,從而更快地製定決策,提高運營效率,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優勢。

至強E7v3的性能的確是震撼性的。根據Rob Hays的介紹,E7v3針對英特爾事務同步擴展指令集(TSX)進行優化的內存交易工作負載,其業務處理應用性能在全新處理器產品家族的支持下最高可提升至上一代產品的6倍;E7v3具有18個內核,這比上一代產品增加了20%,同時具有45MB的末級高速緩存,使它每小時可處理的決策支持分析會話數量最多可增加70%;它可支持32路配置,而且每個處理器插槽可支持行業內最高的內存容量,如8路係統最高可支持12 TB的DDR3或DDR4內存。當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都有全新的提升。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SAP基於內存的HANA技術進行實時數據分析。SAP全球戰略合作夥伴總監董波說,基於英特爾至強E7v3,SAP與華為一起為中國石化提供了全新的基於HANA技術服務器的解決方案,實際測試表明,從E7v2到v3,為用戶帶來了2倍以上的性能提升,實現了內存計算性能的再次飛躍。

用友從2004年就開始與英特爾開展一些合作。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市場部總經理李凱介紹說,用友NC管理軟件在至強E7v3平台進行的基準測試和性能優化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相比E7v2,效率提升了1.21倍,各種核心的企業典型業務場景都能夠獲得大幅的優化和提升。

為與小型機的競爭中再添籌碼

近年來,基於x86平台的服務器市場風生水起,其在高端市場不斷蠶食小型機的份額,競爭愈演愈烈。這與英特爾處理器性能的不斷提升有直接的關係,特別是高端至強處理器的性能不斷攀升,促使小型機的用戶開始考慮向x86平台遷移。

這從近年來x86服務器市場的增長情況也能看出端倪。去年4路和8路服務器的增長率已經超過了2路服務器,而4路以上的大型服務器、高端服務器正是主要應用在企業級計算。究其原因,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及雲計算業務產品市場總監賀曉東分析說,其中企業級用戶從傳統的RISC架構向x86架構遷移是重要因素,推動了4路和8路服務器的增長。賀曉東介紹說,在性能和TCO方麵,基於E7v3的8路服務器與同級RISC架構相比較,性價比高10倍,而TCO卻降低了85%,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應用移植到x86平台上。

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在過去的2年裏向x86平台遷移了100多個數據庫、700多核資源。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資深架構師張文若介紹說,“最初我們將係統部署在小型機上,主要是考慮到小型機的穩定性較好。2012年,我們看到x86服務器和小型機的穩定性已不相上下,於是開始嚐試把數據庫從小型機遷移到x86平台,最終確定將x86平台作為數據庫可選平台之一,並且逐漸遷移非核心關鍵係統。今年我們計劃完成所有非核心關鍵數據庫的遷移,規模可能達到1500核,並開始一些核心數據庫的遷移。”張文若說,遷移帶來的最直接收益是成本的降低,包括硬件成本和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