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承載這個時代企業家們的“大嘴”?
特寫
作者:順子
禍從口出?
言過其實?
在這個社會監管欠缺的商業時代,那些用夢想之光照耀商界,又用人格之光塑造崇高的明星企業家們,卻被他們之前廣為傳播的豪言壯語所傷。導火索,往往是商業運行中出現的監管紕漏。
馬雲,過去那個豪光萬丈地向天下中小企業大嘴高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電子商務革命性人物、商業巨子、創業教父,如今卻顯得悲情。
他早早地向媒體表示,“阿裏巴巴已經過了生意人和商人的階段,我們對賺錢的興趣並不大,我們想能做些影響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的事情,這是我們所希望的。”而占網商市場份額80%的淘寶是大大小小商家的“安身立命之本”,理想主義的馬雲不得不被自己的“光環”所綁架。但今年的諸多危機(支付寶事件引發的VIE討論、淘寶商城規則調整引發的網暴行動等),令其跌落神壇。用他自己的話說,今年他的名聲是“背信棄義”、“過河拆橋”。
盡管在淘寶商城規則調整事件中被斥為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恣意修改規則”,但馬雲顯得很無奈——“對於電子商務規則問題,阿裏巴巴曾經跟各種主管部門溝通,可惜都沒有什麼結果。”
另一位悲情人物是牛根生。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不愛錢,不專權,牛根生給媒體傳達的形象是正麵而光輝的。
“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這個響亮的口號,以及以這個口號為主題的“中國牛奶愛心行動”,將蒙牛的企業形象及牛根生個人的形象提升到了更高的“國家戰略”、“民族發展”層次。而在中國乳業,似乎也隻有牛根生這樣頂天立地的人物才配得上來喊如此響亮的口號。
但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讓牛根生跌落了。他的豪言被網友們解讀成“每天一斤奶,毒害中國人”。更有網友質疑,為何蒙牛向香港提供的乳品沒有三聚氰胺,而向大陸市場提供的乳品卻有?由此直指蒙牛的虛偽。這也是為受三聚氰胺之災,蒙牛比伊利受到更多指責的原因。
其實這也是行業監管之失——社會向前發展了,相關的食品安全衛生標準卻沒跟上,最終哪家企業的口號喊得越響,跌落也越重。
今年牛根生從蒙牛董事會主席的位子上退去,在中國乳業江湖的征戰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企業家們辛苦塑造自己的正麵形象,成功打造企業家品牌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品牌,但從之前的光輝神台上跌落,卻如此容易。企業形象也一同受損。
難道,中國市場承載不了企業家們的豪言壯語和光輝夢想?這是企業成長之痛?抑或中國的社會特色?或許,企業家品牌要在企業的某些發展階段,要及時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