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軍營的時候,軒瑛還在思索著,都沒有看到韓信正站在不遠的前方注視著自己,等軒瑛反應過來的時候,韓信都走到了自己麵前低聲問道:“想什麼呢?這麼出神?”
“啊?沒……”軒瑛趕緊回答。
韓信沒有多心,也沒有問軒瑛為什麼劉邦會讓她一起去,隻隨即吩咐軍士明日啟程時備輛馬車,供軒瑛乘坐,但軒瑛趕緊拒絕了,她說:“我隻是大王派來幫助大將軍的,不必為我費太多心思,軒瑛也不敢承受,還請大將軍允許我騎馬與你們同行吧!”因為有軍士在旁,軒瑛也不敢與韓信太親近,所以稱呼他“大將軍”。
韓信會意,點頭道:“好,那就請姑娘騎馬與我同行,聽聞姑娘也曾讀過許多兵書,我還想請姑娘指點一二呢!如此的話,我軍必能戰必勝,攻必取!”
見韓信也配合自己裝作互相不認識,軒瑛笑笑,向韓信屈膝行禮道:“不敢,大將軍才華橫溢,所到之處必定人人自危,不戰而降。”
隻是淺淺一笑就能讓對方知曉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的心有靈犀隻存在兩個相互傾心的人中,其餘都隻是有名無實罷了。
公元前204年,漢軍大將軍韓信和張耳率領數萬人馬啟程攻打其餘諸侯國,首先攻打的目標鎖定了趙國。
趙國的都城在邯鄲,趙王歇聞訊大驚,忙命令成安君陳餘出兵對抗漢軍。陳餘在井陘口集結兵力,號稱是二十萬大軍,要與韓信決一死戰。廣武君李左車生性謹慎,對陳餘說道:“聽說漢將韓信曾經渡西河,生擒魏王,俘虜了夏說,又打敗了秦朝名將章邯,如今又有張耳輔佐,實在不能輕視啊!”
李左車認為韓信是趁著勝利離開本國遠征,士氣正盛,要避其鋒芒,又建議陳餘給自己三萬士兵,讓自己去攔截漢軍的糧草,再讓趙軍死守不出兵,這樣漢軍就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到時候再出奇兵截斷漢軍所有退路,這樣就可以活捉韓信和張耳。
但那陳餘是一介書生,認為自己的軍隊是正義的軍隊,不能用詭計取得勝利,便拒絕了李左車的提議,堅持要與韓信決一死戰。
井陘,這個道路十分狹窄,兩輛戰車不能並行,士兵們也不能排成隊列前進,如果陳餘真的采納了李左車的計策,那麼鹿死誰手還是個未知數。可惜,陳餘太狂妄自大,又太死板,以至於最後自掘墳墓,也斷送了趙國。
漢軍大營,韓信軍帳中。
眾位將軍正在商議該怎麼攻打趙國,用什麼計策才能盡可能地減少漢軍的傷亡。韓信一早便得知廣武君李左車的計謀沒有被陳餘采用,十分高興,便對這場戰役更有信心了,這才向井陘狹道進軍,在離井陘口三十裏的地方上駐紮。
韓信早就想好了對策,叫眾將士過來隻是要交代清楚。他告誡說:“趙軍見我軍逃跑一定會趁勢追擊,你們要火速衝到趙軍的營壘,並且趕緊拔掉趙軍的旗幟,改插我漢軍的旗幟。”
眾將士都覺得不妥,但都假意接受了韓信的軍令。
隨後韓信又命副將傳達了開飯的命令,讓眾將士都吃飽,好有力氣作戰。
果然一切都按韓信所說,趙軍見韓信帶領軍隊背靠河水擺開戰鬥隊列,都以為韓信和張耳都沒有什麼本事,隻是獨有虛名。天亮後,韓信帶領軍隊一路鼓聲進井陘口,趙軍果然出兵迎戰漢軍,激戰多時,而正在此時,韓信和張耳卻假裝敗退,趙軍傾巢而出,想要一舉剿滅漢軍,卻沒想到漢軍的兩千輕騎兵衝進自己空虛的營壘中,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的旗幟。趙軍不能取勝,於是返回營壘,卻見營壘上插滿了漢軍的紅旗,以為韓信已經抓住了趙軍的將領,大驚,紛紛逃竄,趙將控製不住局麵。可正在這時,漢軍又前後夾擊,徹底摧毀了趙軍。
此役漢軍大勝,俘虜無數,殺死陳餘,生擒了趙王歇。
背水一戰也成了韓信最精彩的戰役之一,為韓信贏得了名聲,這一戰震驚了所有諸侯國,連項羽都為從前沒有重用韓信而後悔不已。
軒瑛沒有跟著韓信到戰場上,而是在後方等著他歸來。韓信拿下趙國後立刻派人去接軒瑛過來,聽說韓信如此輕鬆的就拿下了趙國後,軒瑛也十分歡喜,但又有一絲擔憂,不知道這一戰又會讓韓信樹敵多少,就是漢王此時的想法也覺得不會那麼簡單。
到了趙國後,軒瑛看到的是不同與秦國的風光,真是山外有山,天下之大,竟也有如此美景。
韓信帶著軒瑛去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這裏雖比不上鹹陽城,倒也看得出是個王居住的地方,隻是時移世易,這裏也不再是趙國的都城,趙國也不存在了。
傍晚望著北方,軒瑛內心十分複雜,到現在自己都還沒有拿定主意,劉邦的那番話讓軒瑛又怕又不解,她真的不知道劉邦為何會這麼想,那他究竟會拿韓信怎麼辦?
軒瑛想的出神,都沒有發覺身後的韓信,直到他輕輕的抱住自己,輕聲問:“最近怎麼這麼愛出神啊?都想什麼呢?是在想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