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用互聯網優勢提高教學效益(1 / 3)

利用互聯網優勢提高教學效益

探訪朝陽

作者:安海霞

【摘 要】當今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消費方式乃至治理方式。互聯網對教育變革也越來越凸顯出巨大的影響力。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互聯網優勢提高教學效益值得我們積極探索。現結合我校的在線教育探索思路與方式略談一二。

【關鍵詞】互聯網+ ;在線教育;教學效益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5)10-0094-03

當今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消費方式乃至治理方式。互聯網時代對教育產生的變革也越來越凸顯出巨大的影響力。筆者結合淺薄認知略談一二。

互聯網時代給教育帶來的衝擊與契機

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衝擊著我們的耳目,挑戰著傳統,帶來經濟、教育等各領域的創新與變革。僅僅是創客、微課、MOOC等,就夠我們按“名”索驥、深入理解一番的。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要求製訂“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標誌著“跨界融合、連接一切”的新模式、新生態業已形成。顯而易見,教育也囊括其中。互聯網+ 教育,將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對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傳統教育模式將會帶來怎樣的衝擊?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在線教育已應運而生,值得我們關注與踐行!

筆者閱讀了《大數據》《數據之巔》《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互聯網+ 教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變革》等書,越發深切地感受到,在線教育為教育變革帶來了契機,準確把握契機,發揮其優勢,為我們的教育增值,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重要課題,也是領導者增強領導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我所用,發揮優勢為教育增值

“跨界融合、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特征,我認為它給教育帶來最大的變革便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從而倒逼我們改變教學方式。當前,在線教育出現了五大商業模式:網校教育模式、水平課程平台模式、軟件模式、MOOC模式、“雲”學習模式。目前,筆者學校裏借助“優學向上”課程平台試驗,進行了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試驗。

1.線上線下學習分享並行

在實施中,我們結合《北京市學科改革意見》增強課程的實踐性,結合我校“慧心”課程(包括“慧心閱世界”“慧心探世界”“慧心繪世界”“慧心競世界”)體係,確立了如下思路:專題切入、典型引路、逐步推進。下麵以線上實施慧心閱世界板塊為例,談談具體做法。

(1)確立線上交流專題

首先,結合學校學科研究專題,確立線上交流主題。語文:群文閱讀的線上分享與交流;英語:5分鍾英語故事微課程的線上分享與交流。

然後,依托主題嚐試線上分享與交流。

(2)梳理線索典型引路

語文學科在中高年級學段以“群文閱讀的線上交流與分享”為主線,開展線上分享活動。五年級組梳理了線上交流內容,進行典型案例分享。

①以單元主題為線索。群文閱讀的目的之一是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能夠從一篇(課文)到多篇,從一篇到一本甚至多本。學生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對於這個故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文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老實的魯肅、妒忌賢能的周瑜、生性多疑的曹操吸引著孩子們去進一步閱讀原著《三國演義》,學生們在線上分享了赤壁之戰、空城計等故事。同時,學生根據“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的主題對其他內容進行了分享,涉及關於古典名著的歇後語,如劉備摔阿鬥 ——收買人心;豬八戒戴眼鏡 —— 冒充斯文;張飛戰馬超 —— 不分勝負;玉帝爺的帽子 —— 寶貝疙瘩;龍王長了個偏心眼 —— 旱澇不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