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傳統服飾的保護與發展
文化心旅
作者:劉安達 王群山
〔摘要〕蒙古族的傳統服飾是蒙古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由於社會的發展,草原遊牧生活方式正在逐漸消失,蒙古族傳統服飾文化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遷。分析蒙古族傳統服飾現狀,找到危機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方法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蒙古族傳統服飾現狀傳承與創新
一、蒙古族傳統服飾現狀及發展危機
蒙古族服飾是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蒙古族傳統服飾直接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活環境、生產方式和審美愛好。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變遷使蒙古族傳統服飾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逐漸吸收世界流行服飾設計理念,通過變形和誇張使得蒙古族服飾緊追現代服裝潮流。下麵從不同角度分析這些變化產生的原因。首先是服裝功能的改變,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傳統蒙古族服飾過去的功能逐漸減弱。日本民族服飾研究家田中千代女士在世界各地考察研究中得出“一些國家和地區,人們日常穿國際服,到節假日或慶典時穿上民俗服裝,這些民俗服裝發揮著弘揚民族文化的作用;一些國家、地區把民俗衣裝現代化,保留其一部分特征,就像禮服上係上民族特色裝飾那樣。”[1]隨著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蒙古族傳統的寬大、厚重的長袍已不適合人們日常生活穿用,因此目前蒙古族人對民族服裝的態度與田中千代女士所描述的狀態十分吻合;其次是蒙古族人的審美發生改變,影響了蒙古族人對傳統蒙古族服飾的態度,現在民間較為常見的女袍款式也發生了改變,拋棄了以前寬大長袍的樣式而加入西方剪裁工藝,收緊了腰身和袖形;第三是麵料的改變,蒙古族傳統民族服飾材料主要有:裘皮、皮革、毛呢、毛氈、錦緞等。這些材料與傳統蒙古族服飾的審美特征相符合,這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如今,為了降低成本和穿脫方便,民間蒙古族服飾應用傳統麵料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化纖及其它常規麵料的運用;最後一點是傳統手工藝的衰落,經濟高速發展伴隨著傳統技藝的快速流逝。傳統蒙古族複雜的製作工藝,製氈等其它特色手工藝正在衰落,甚至在部分地區已經消失。而年輕人對傳統手工藝漠視的態度又使製作手藝後繼無人。正如日本民藝家柳宗悅所說,“手與機器的根本區別在於,手總是與心相連,而機器則是無心的。”[2]蒙古族傳統製衣手工藝的流失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對它的保護極為緊迫。
二、傳承蒙古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日本民藝家柳宗悅認為,“傳統是指我們的祖先經過長年累月,通過各種各樣的經驗累積起來的文化命脈……是祖先留傳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傳統的力量給予我們的文化以固有的性質。所以,傳統對於一個民族的存在來說,是多麼重要。”
1、民族文化。蒙古族傳統服飾對於蒙古族來說是同一種族互相認同的標誌,是一種民族的精神紐帶,是看不見的親緣;而對於外族來說,蒙古傳統服飾又是區別其它民族,展示其民族獨特性十分重要的部分。可見,蒙古族傳統服飾的傳承與發展對蒙古族的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學術研究。傳統蒙古族服飾曆史悠久,內容豐富。專家學者對傳統蒙古族服飾文物和文字資料的整理非常重要且較為急迫。
3、社會要求。世界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人們由最初的盲目追求現代逐漸轉向對傳統文化的探尋,不斷在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和機遇。蒙古族傳統服飾曆經千年的發展變遷,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世界各國保護開發本國獨有特色資源的趨勢下,我們更應該加緊保護並創新開發蒙古族傳統服飾這個巨大的寶庫。現在很多國內設計師苦於尋找靈感來源,盲目跟隨其它國家設計師的創作理念,缺少自己的核心思想,以至於產出的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但如果設計師將眼光轉向本土文化,會發現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例如把現代設計理念與蒙古族傳統服飾的色彩、麵料或工藝相創新融合在一起,給現代設計找到一種民族化的表達方式,最後產出的產品較之前的抄襲模仿更有原創性,在國際舞台上也更有競爭力。
3、現狀堪憂。蒙古族傳統服飾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精髓之一,了解其發展現狀對於集成、發展蒙古族傳統文化有重要的意義,它的曆史價值不言而喻。但近年的保護與開發狀況令人堪憂,政府沒有出台明確的、專項的保護蒙古族傳統服飾的工作任務,民眾對於蒙古族傳統服飾的保護意識也不高,總體來講,對蒙古族傳統服飾的危機感薄弱。為了不讓這些祖先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在歲月的侵蝕下消失殆盡,加強對蒙古族傳統服飾文化的保護已刻不容緩。
三、對蒙古族傳統服飾保護與創新開發的設想
任何文化遺產都濃縮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要避免單一化,而要通過動態的整體的方式進行文化遺產的傳承或保護,展現出地域文化的符號體係與文化生態鏈。本著這樣的要求,下麵對幾點措施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