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若失,良性發展猶如空中樓閣,也如無源之水,但樹立正氣也並非難事。“商鞅變法”從“徙木立信”開始,從而給孝公一個繁榮的強秦。我們也可從點滴做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各級領導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不用三令五申,也不用大呼小叫,更不用現場督促,隻要用自己的行為和人格魅力就能感召上下,上行下效,全監正氣浩然,幹工心往一處想,獻言獻策;勁往一處使,爭先創優。否則,就會招致人心離散,隊伍渙散,事故頻出,經濟滑坡。
“彼法明,則忠臣勸;罰必,則邪臣止。”隻有紀律嚴明,獎罰分明,有能力又實幹的人才會得到重用,才會幹勁十足,才會相互信任;靠投機鑽營的人,才會沒有市場,才會轉向正道,全監才會呈現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幹部提拔任用是正氣指數的直觀標尺。“唯才是舉,任人唯賢”,“適才適崗”可以優化人才資源配置並發揮最大效能。能者上,庸者下,各司其職,心服口服,無所抱怨,正氣就會不育而生。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法治是監獄發展的根本保證,德治與法治相輔相成。德治雖柔,但如春風化雨,沁人心脾,更具感召力。德治當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基層民警職工是推動監獄發展的急先鋒,是開拓創新的源頭。個別同誌一旦當上領導了,就架子大了,官腔足了,火氣旺了,就連輩份和年齡都猛長了,這能不與基層拉開距離,產生隔閡?還能聽到真話麼?還能指望得到群策群力嗎?……各級領導隻有真正自覺地沉下去,多點親和力,少點架子和官腔,與群眾打成一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去關心愛護他們,保護他們,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集思廣益,勇於納諫,急群眾所急,急工作所急,急監獄所急,才能打造一支更好為幹工謀利益、為監獄謀發展的領導班子。如此這般,何愁不上下一心,團結奮進?
扶弱濟困是傳統美德,是德政亮點。長期以來,由於多種原因,沉積了一些老大難問題,比如相當一部分老同誌的副主任科員至今沒能解決,常成為焦點話題,甚至會成為“民憤”。解決好這個“民心工程”,能體現黨委的仁愛之心,能增強黨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好年輕人思想工作,叫他們發揚一下風格,等一等,讓一讓,給老同誌一次機會,鼓舞一下他們的幹勁。記得老書記張勇說過“推拉”的問題,他說“拉”比“推”好,對於一些有小毛病的同誌,拉一把就能挽救他,甚至培養成才。相反,“推”就可能使其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甚至毀掉一個人,也會成為監獄發展中的麻煩和包袱。處理好這些問題,必能贏得民心和口碑,也必將大大提高黨委的威信。試看,以懷仁之心率信服之眾,必將劍鋒所指,無往而不勝。
風正氣盛,人和獄興;風正氣盛,心齊山移。如今我監在黨委領導下,藍圖已繪,三期技改如火如荼;更多從優待警措施相繼落實,全體幹工深受鼓舞;廉政教育和紀律整頓正防範歪風邪氣於未然,必將營造浩然正氣,全體民警必將上下一心,拚搏奉獻,良性發展也必將步入快車道。
此文一出,來城監獄又一片嘩然,紛紛議論張揚是正話反說,在含沙射影地罵劉忠厚製造了不正之風。劉忠厚讀罷此文如坐針氈,又如芒在背,但實在又找不出刪帖的理由,也隻能慪著一肚子氣,憋著不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