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 拒絕雷同
封麵故事
從「混世魔王」到「人氣王」
舞台上的“戲瘋子”
自出道以來,鄧超的大銀幕作品可圈可點:處女作《集結號》票房、讚譽雙豐收;《狄仁傑》三億票房;《畫壁》近兩億票房;《四大名捕》再破兩億……直到突破5億的《中國合夥人》,他再次證明了自己的銀幕號召力。告別了短暫的喜悅和高峰,他進入曹平的《不法之徒》劇組扮演逃犯,“這是我從影以來最難的一個角色,甚至觸及到了自己的靈魂。每天都處於抑鬱狀態,以至於殺青後很長時間都沉浸在角色的世界中無法自拔。”鄧超強調演員的天職就是揣摩角色:一個演員真正的本質不就是毀掉自己,塑造一個完全與自己無關的人嗎?雷同的人生我不想要。這是我對演員這個職業的尊重。我是個自由的人,我隻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細數下來,鄧超的作品數量和出道時間不成正比。沒有浮誇的炒作,沒有燒錢的包裝,他隻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
鄧超今年最重要的戲,是和俞白眉共同導演、他主演的電影《分手大師》,理由簡單而明確——就是自己想演,演一部能讓觀眾笑的真正的喜劇。“以往我在演繹別人的人生,現在我想拍一部真正意義上自己的作品。”這麼多年來,一直從事演員職業的鄧超拒絕過當導演的邀約,也曾猶豫不決,他坦言第一次當導演還是源於想演喜劇:“我太愛喜劇,但劇本真的沒有那麼喜歡和合適的,我是愛喜劇的,也演過出品過舞台劇。喜劇又尤其稀缺,現在很多人缺乏笑的能力,缺乏釋放自我的機會。笑聲是最好的觀眾,可惜我們老是忽略它。”
提及是否能成為一個好導演時,他不置可否地微微壞笑了一下,眼神卻閃爍著自信——難不成他又會在電影領域做一次《我是歌手》那樣的瘋狂舉動,給大家帶來又一次的驚喜?
如果說導戲是事業上的水到渠成,那開劇院則是源自“最初的夢想”。“開辦一家劇院是我在中央戲劇學院求學時的心願。劇場是個有魔力的地方。演員可以在表演的瞬間感受到世間百態人間劇場。有時候我會偷偷跑到劇院最後一排,觀察觀眾的表情,太有趣了。”與好友俞白眉的結緣是因為話劇《翠花》,男扮女裝、身穿漁網襪大跳鋼管舞的鄧超表演狂放、爆笑,樂翻了所有觀眾,隨後的《惡棍天使》更讓他被圈內人稱為“戲瘋子”。在話劇舞台上得到的認可,讓他堅定了最初的夢想。與俞白眉在北京經營的劇院即將開張,按照他自己的話說,“為實現追尋藝術的夢想,我們要建立一個戲劇平台。雖然現階段存在劇本供求失衡、演員人數不足等現實困難,但我對話劇市場的態度十分樂觀。”在演藝之路上,“戲瘋子”鄧超懷揣瑰麗的藝術之夢,不斷超越自我,穩健地跋涉在影視的世界裏。
撕下感情標簽
孫儷與鄧超的感情在娛樂圈是公認式,也是堅定式。鄧超曾在《中國合夥人》發布會上打趣地說:“佟大為第一個認識她(合演《玉觀音》),曉明第二個認識她(合演《新上海灘》)。感謝你們倆把她留給我!”在《我是歌手》決賽現場,鄧超身穿一身亮眼西服踏上舞台,他肆無忌憚的釋放著歌聲、舞技,結束之後還在舞台上做起俯臥撐,搶走了羽泉的風頭。表演結束後,孫儷如同小粉絲一樣激動,在微博中毫不吝惜的誇讚鄧超:“太帥了!太帥了!我激動了!”“我愛舞台,我唱high了。”鄧超毫不掩飾自己對唱歌的喜愛。“其實,我最早的願望是成為一名歌手。跳舞的功底也是在歌舞廳裏打下的,看到有人跳舞跳得好就求人家教我,再回家一遍遍練。”可以說,鄧超最早和藝術的接觸是從迪廳開始的,到《我是歌手》舞台上大放異彩,鄧超經曆了一次成功的屌絲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