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美軍應如何彌補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麵的缺口
特別報道
蘭德公司阿羅約中心2014年10月發表名為《戰略與政策的錯位——美軍應如何彌補在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麵的缺口》的報告。該報告稱,美國連續兩任總統都認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特別是暴力極端主義分子掌握的核武器,是美國民眾麵臨的最大威脅。美國國防部已將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為美軍的一項主要任務。但令人費解的是,國防部卻又明確表示,這項任務並不會主導美軍的能力建設。這樣一來,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雖然在國家戰略中被賦予重要地位,但在國防戰略指針中卻被置於次要角色,兩者之間出現了危險的缺口。
美國通過外交合作,努力緩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並且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美國還在繼續投資發展防禦係統應對彈道導彈的攻擊。此外,美國已經開始發展相關能力,以減小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能造成的影響。不過,盡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能會由於內戰(例如敘利亞)、國家失敗(例如朝鮮發生崩潰)或其他原因丟失或者被轉移(例如在巴基斯坦),但美國在應對這些挑戰方麵的投入非常少。這是一個危險的缺口。正如美國在國家戰略文件中所言,暴力極端分子最有可能借此獲得核生化武器。
目前,美國國內很少有人對軍隊實施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戰行動需要具備的能力進行分析。為此,該報告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與國防部相關政策之間在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存在的缺口進行分析,並探索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需要的力量結構。報告主要針對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任務,並認為美軍將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WMD擴散的威脅與資源保障優先次序之間的缺口
美國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的總體戰略目標是確保美國及其部隊、盟國、夥伴國、友好國家不會受到其他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行脅迫或攻擊。美國通過一係列戰略舉措,努力實現這一國家安全目標。這些戰略舉措包括三大支柱和八大任務領域。三大支柱是:通過反擴散行動,打擊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行為;通過防擴散行動,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通過後果管理行動,應對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造成的後果。八大任務領域是:攻擊作戰行動;消除行動;封鎖行動;積極防禦;消極防禦;後果管理;安全合作與夥伴行動;威脅減緩合作。實施上述戰略舉措,需要投資發展必要的能力。
在上述目標與手段的背景下,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的緊迫性與國防部資源保障優先次序之間似乎存在著危險的缺口。特別是國防戰略指針並未將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提升到主導美國軍事能力建設的地位。國防部在《防務預算的優先事項與選擇》中,將特種作戰部隊確定為執行反擴散任務的關鍵力量。不過,美軍仍需建立更為強大、更為全麵的能力,以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防止其遭竊或者擴散。美國在2010年和2014年《四年一度防務評審》報告中,均未將反擴散行動(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戰役級作戰能力)列為應對戰略風險的作戰想定。
在資金保障方麵,在最近的國防部預算需求中,約有190億美元將考慮用於打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過,這些預算資金將大部分用於積極防禦,主要用在彈道導彈防禦項目上。剩餘資金將用於打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其他項目上,但也嚴重受製於資源投入。似乎隻有不到2%的資金將用於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儲存量。
綜上所述,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任務對於部隊力量結構和預算需求的影響非常小。其他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舉措——包括條令與機構建設,情況要好一些。總之,在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麵,國家安全戰略(目標)與資源政策(手段)之間仍然存在著巨大缺口。
主要結論
報告認為,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特別是核武器,是美國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的優先目標,這一點毫無疑問。國防部在發展應對手段方麵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研發出相關條令、作戰概念和組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