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接著忽悠(2 / 3)

“來人!把這裏的消息快馬送去安化城,請大帥指示我部去哪裏和他會和!讓人多殺牛羊,我要犒勞全軍!”

“是,將軍”有親兵高聲應答,下去安排去了。

“大帥,幸不辱命!”錢行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

大明的首府京師。

李棟消失在群臣的視線中已經一個多月了,最先的理由是稱病,但‘紙是包不住火的’,市井上已經開始流傳李棟不上早朝的真正原因是,他正在閉門安心讀書,聽到這個消息,在看看內閣三大學士恬靜的表情佐證,群臣們心中別提多美了,尤其是朝中的那些文臣們,有幾個貓在被窩裏哭了好幾宿,這個不著調的皇帝終於開始著調了。

朝中各部尚書、侍郎負責各部的事務,全國各地的政務則由三大學士共同商議決定,朝中的各項事務井然有序的進行著。一個多月來,大明朝廷居然呈現出群臣共治天下的局麵,有些有遠見的大臣心裏已經隱約看到了一種新的治國方法。

雖然李棟攔住了薑漢派往京師報信的信使,但是陝西巡撫、甘肅巡撫和寧夏巡撫等人也不是瞎子,他們離安陽府這麼近自然得知安化王靖難的消息,於是他們紛紛向京師派出了各自的信使,奏報安化王已經起兵叛亂,請朝廷火速發兵平亂。

這幾封八百裏加急的奏報一進通政司,就被一刻不停的送進了內閣,出了這麼大的事情,這已經不是內閣大學士能夠做主的事情了,必須由李棟親自作出決策,至少如何發兵,發兵多少,糧草軍械如何分配等問題需要李棟給出一個章程出來。

大學士劉健拿起那幾封奏折“我去請皇上出關!”

劉健作為三大顧命大臣之首,李棟已經準許其自由出入皇宮大內,所以劉健暢行無阻的進入皇宮。

劉健走在通往東暖閣的路上,不時有經過的太監宮女側身避讓。他的思緒也隨著他的步伐慢慢展開,這一個多月來,三大學士幾乎都是沒日沒夜的批改各地送來的奏折,安排全國多如牛毛的各項政務,雖然大家都很累,但是這三人卻產生了一種錯覺,感覺自己比以前更有活力了,更年輕了,有人曾說過權利是最好的青春不老藥!

劉健苦笑著搖搖頭,這一言而決的權利還真是讓人甘之如飴,若是他們三人中有一個居心叵測,這大明的江山恐怕就不姓朱了。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這李棟還真是用人不疑,把這樣重的權利居然毫無保留的下放給三大學士,而凡是三大學士決議出來的事情,這一個多月司禮監從未駁斥過,一律用印刊行。就是李棟最信重的帝師王守仁,也是安心在自己的兵部做他的郎中,對朝政絕不多發一言,能夠得遇如此清明的君主,那也就隻能以死報之了。

唯一讓他心中有點不拖底的是,這皇宮大內自從李棟登基之後就開始變得森嚴無比,大內的消息更是好似鐵桶一般密不透風,一星半點也傳不出來,以前幾個相熟的太監也被各種理由調離出大內,據說現在皇宮之中伺候的太監宮女上崗前,都要進行保密培訓,不合格的一律打回原籍。

想著想著劉健就到了東暖閣,大內總管太監張永笑眯眯的迎了過來,到了劉健跟前打了千“閣老安好!咱家有禮了!”

“張公公,你快去通報皇上,我這裏有急事要麵君奏對!”

“這個。。。”張永麵露難色,低聲說“閣老,萬歲爺正看書看得興起,他最討厭別人這個時候打攪他。”

“老夫這是軍國大事,一刻也不能耽擱!”劉健虎著臉對張永說。

“閣老,您也體諒一下小的的難處,今天早晨萬歲爺還特意交代過,他今天要把史記中孟子荀卿列傳看完,這之前誰也不許打攪!”

“啊?這。。。”一聽說李棟正在看先賢孟子的列傳,劉健有些猶豫了,李棟看了史記中對孔子孟子的評價後,自然就會對儒家親近,這是好事,他又低頭看看自己手上的奏折,這還真有點難取舍呀。“可這事情著實不小,老夫等實在做不了主,一定要陛下親自聖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