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南地北二(1 / 3)

寧王一係是皇室近親,第一代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太祖諸子中,“燕王善謀(朱棣),寧王善戰(朱權)”,兩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一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起兵篡奪他侄子建文帝皇位的時候,感覺自己的力量不夠,於是燕王朱棣就去拜會寧王朱權,由於一時大意,這位朱元璋所有皇子中最為善戰的仁兄上了他四哥的當,被朱棣綁票到了北京,幫著他打天下靖難。

朱棣為了讓寧王好好賣命,他許諾,一旦成功取得天下,就來個二一添作五,天下大家一人一半。

當然了,事後朱棣很幹淨利落的把這件事情忘了,寧王沒有計較,寧王朱權也是個明白人,他知道所謂平分天下的諾言純屬虛構,平分他的腦袋倒是很有可能的,於是他很務實的向朱棣提出他想去杭州,過幾天舒服的日子,朱棣不許。寧王還是不計較,他希望能去武昌,朱棣不許。

最後寧王沒辦法了“哥,那你說個地方吧”

於是,朱權被封到了江西南昌。寧王沒有反抗,沒有非議,乖乖地收拾鋪蓋去了。

寧王不是沒有脾氣的,隻是他十分清楚,發脾氣或是抗議沒有任何用處,因為他沒有講條件的實力。

但他的憤怒是無法平息的,一向爭強好勝的他居然被人狠狠地戲耍了一番,他是絕不會心服的,這種情緒就如同一顆毒芽,在他心中不斷的生長,並傳給了他的子孫。他叮囑子子孫孫,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曾經受過的恥辱。

仇恨的種子代代相傳,終於在弘治朝開花結果,而想將仇恨化為果實的那個人,叫做朱宸濠。

由於明成祖的成功的案例在那裏擺著呢,所以從他以後的明朝曆代皇帝對藩王進行了嚴格的限製,特別嚴禁他們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以免他們有樣學樣,仿效明成祖昔日之舉,重新上演“靖難”篡奪的大戲。

雖然朝廷在其他方麵對藩王嚴厲異常,但是在經濟上對各地的藩王卻是非常的優容。

藩王居住的地方都有王宮,依照親王、郡王的等級不同,王宮的規製也各有不同,寧王王宮因為是從明成祖時期就建立的,曆經數代修繕,顯得格外的富麗堂皇。

就連豪奢之家都不太舍得用的冰塊,王宮大廳內居然擺了六大盆,隻要盆內冰塊化成水就立刻更換,所以整個殿堂內都是清涼一片。

盡管如此清涼,可是寧王依舊打著赤膊,穿著一個短褂,旁邊有奴婢不停的扇著扇子為他送去涼風,可是他依舊覺得熱,他不喜歡南方,他從出生開始就不喜歡,他生性怕熱,他喜歡北地,確切的說他想坐在紫禁城內的那把龍椅,那裏一定非常的涼爽。

寧王朱宸濠這幾年積極的謀劃,他不但大量招攬江湖人士入王府為自己效力,同時還選撥一些大膽的舉子入王府做他的師爺為他出謀劃策。

劉養正就是他手下的頭號謀士,這劉舉人通曉古今,並善於察言觀色,見寧王當日,就大講特講昔日宋太祖“陳橋兵變”之事,寧王朱宸濠大喜,遂引為知己,在京師裏散布太子爺失了聖心,會被廢掉的消息就是出自劉養正的計謀。事後果然有不少豪富大族紛紛向寧王暗通曲款,秘密表示支持寧王,自此之後大事小情寧王對劉養正都是言聽計從。

“查到沒有,那個新來的錦衣衛南鎮撫使到底什麼來路?”

“回王爺的話,學生也是多方探查,這個人好像沒有什麼背景。” 劉養正回答道。

“沒有背景?!沒有背景能坐這個位置嗎?!京師那邊就沒有消息傳來?”寧王略微有些惱怒。

“京師倒是有消息傳來,隻是說這個人曾是錦衣衛的武術教頭,幾個徒弟武功頗高,還有一個消息就是,這個人好像收了太子爺的一個異性兄弟為徒,至於背景方麵”劉養正搖搖頭“沒有說他靠上了哪尊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