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到大同(2 / 3)

“萬歲等一下要問起太子爺的事情,你留心奏對吧”說完轉身進了東暖閣。

苗逵聽了,頓時臉色一僵,嘴裏發苦,聽到裏麵有太監傳號“傳苗逵覲見”,馬上弓著身子進了東暖閣。

“奴才苗逵,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弘治皇帝放下筆。

“起來吧,朕叫你來,就是想問問太子那裏怎麼樣了”

苗逵咽了一口唾沫,用力的在地上磕了一下,然後無奈的說。

“奴……奴才不知”

苗逵沒敢抬頭,可是依舊能感覺到弘治皇帝如刀子一般的目光,後背的汗刷的就下來了。

“啪”硯台直接砸在苗逵的麵前的地上,墨汁崩了苗逵一臉,可是苗逵隻是身子一顫,不敢用手擦拭。

“什麼都不知道,要你何用?!”

地麵上已經一片狼藉,聽了弘治皇帝的嗬斥,苗逵用力的把頭磕在地上,腦門上頓時也沾染上大量的墨汁。

幾個在旁邊伺候的太監,趕忙要上前收拾。

“滾出去!”

那幾個太監聽了身子一軟,趕忙連滾帶爬的出了東暖閣。

“你們這些奴才做事越來越不上心了,對太子那裏做事都如此馬虎?!”

“奴才不敢,隻是……隻是太子爺那裏監察得實在太嚴,奴才好不容易安排進去的幾個人,都讓太子爺揪了出來,而且太子爺給奴才傳過話,說在敢往他那裏派人,就要奴才的性命。”

聽了這話,弘治皇帝臉色稍緩,點點頭,輕撫胡須。

“嗯,他做得不錯”

張壽看到弘治皇帝心情稍好,插口道。

“啟稟陛下,要不奴才去太子爺那裏看看?”

“好……”弘治皇帝馬上又擺擺手,歎了一口氣“算了,在過一陣吧,上次的事……咳咳……哎……苗逵,朕想知道太子那裏的情況,你想辦法吧,都退下吧”

“是”

出了東暖閣,苗逵依舊一臉墨黑,看不清楚臉上的表情。

“張公公,您可要救救小的呀”

“哎……咱家也辦法呀,這樣吧,你看看你那裏有沒有人能和太子爺說上話,簡單探查一下,回稟萬歲爺這裏就是了”

苗逵聽了這話眼前一亮。

“多謝張公公指點”

旁邊幾個站立的太監看到苗逵的狼狽相剛想嬉笑,被苗逵掃了一眼,馬上低下頭。

“張公公,小的還有事求您,小的在外麵還要臉麵,這些奴才一向嘴快,今天的事情能不能……”

“你放心,我會告訴他們的,不會有人在外麵亂說的”

“多謝張公公!”

……

經過了十五天左右的路程,李棟他們終於風塵仆仆的來到了大同的首府大同鎮。

大同城築邑曆史應該說相當悠久了,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築有規模宏大的城池。

到了明朝初期,由於它在北部邊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的軍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即所謂“屏全晉而拱神京”。它的軍事位置十分險要,因此洪武五年大將軍徐達在舊城基礎上增築,形成今天李棟所看到的大同鎮城。大同是以軍事重鎮而揚名四海,大同鎮城設四門: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

在徐達的精心籌劃和嚴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築達到了有史以來最精美的程度:城牆四角建角樓,西北角有“乾樓”,高大瑰麗。城牆四周望樓密布,城牆外側修壕塹,深約5米,寬約10米,也就是大家知道的護城河,河麵波光漣漪,上設吊橋。

這些當然不是李棟那慘薄的曆史知識所能知道的,這些都是李雙成告訴李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