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決定把童子軍分為四個大隊,兩個步兵方陣各500人,兩個狙擊大隊各100人,共計一千二百人。
步兵方隊是43乘以4的空心大方陣,也就是說最外一排有43個人,向裏一排有41個人,最裏麵有39個人,空心方陣的中間有八個人,每兩個人騎在馬上控製一麵,一個是指揮官,一個是號手。
為什麼用這麼大的方隊呢,由於古代的騎兵非常的善於側擊,出於這個考慮所以隻好降低正麵的人數,這樣李棟的方陣即可以實現三段射又可以防備敵人的側擊,而且當正麵火力不夠時,可以把背麵的那三排調上來。
兩個狙擊大隊中一個大隊作為偵察兵用。另外一個作為李棟的警衛部隊和傳令兵用。這兩個大隊會隨時輪換。
在槍還沒有造好前,所有的童子軍們都在一起學習刺刀的使用,刺刀暫時是用長矛代替的,李棟的部隊內沒有長矛兵,所以他們需要靠自己的力量來保護自己。
趙明德和那幾個火統手成為了童子軍的火器教頭。所有的射擊步驟李棟都全部拆解,並叫人畫上了圖畫,貼在每個營房內。他們每天都要不停的練習這些步驟,李棟希望通過嚴格的訓練培養他們的射擊速度。
畢竟戰爭就是為了追求最大的殺戮。他們射得越快,敵人衝到他們麵前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個月後,孩子們都領到了自己的燧發滑膛槍,而且每把槍上都有他們自己的名字。
隨槍還有一把刺刀,刺刀按照李棟的要求刻有血槽,李棟想將來李棟的敵人們一定非常的恨這個武器。
然後這些孩子們就開始了實彈射擊訓練。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李棟從這些孩子裏麵挑出了射擊最快並且身體素質相對最好的組建成了狙擊大隊,這些狙擊大隊的槍換成了線膛槍,每人雙槍。
李棟從12團營又調來了好幾名夜不收高手來教導李棟的這兩隻狙擊大隊,他們將學習騎馬,偵查敵情,在馬上射擊,在馬上近戰廝殺等等,李棟將把這兩隻狙擊大隊打造成全能型的超級戰士。
每天李棟都和這些孩子們同吃同住一同訓練,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壯了,孩子們也不像剛開始那麼怕李棟了,甚至還幾次他們還聯合起來捉弄李棟,把屬於李棟的軍官餐吃個幹淨,在李棟洗澡的時候忽然一起向李棟潑冷水。
但李棟也感覺得到他們越來越尊敬李棟了,很多孩子會離得老遠特意跑過來向李棟立正敬禮,然後在跑回去繼續幹自己的事情。
李棟騎馬的水平也與日俱增,李棟現在甚至可以完全的放開雙手,僅用腿就能把自己固定在馬身上。
晚上李棟在張永的幫助下開始有計劃的翻譯一些書,其實就是把類似三字經之類的啟蒙讀物全部用漢語拚音標注。
李棟不能讓這些孩子們成為文盲,李棟要教他們識字。令人好笑的是在標注的過程中李棟居然也學會了不少的古字。
有時候李棟也想直接教這些孩子簡體字不是更方便,可是李棟仔細的想了想,李棟很害怕李棟的這些孩子們像李棟那個年代的孩子們一樣,李棟那個年代的孩子們不讀古書,為什麼呢?
他們從小學的就是簡體字,所以看古書實在是很麻煩,根本不懂裏麵繁體字的意思。上進一點的孩子們會讀翻譯成簡體字的古書,可這些古書都是統治階級希望你讀的古書,不希望你讀到的,他們是不會翻譯的,所以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那些沒有被翻譯的古書中。
就這一點李棟想台灣的教育比大陸要好很多,他們中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讀完了二十四史。
一場大雪之後,冬天在不知不覺中來了,弘治17年就要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