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感概著,再過多幾個月就很難吃得這麼好的夥食了。
特有挑選到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坐下,路水查很享受進食的時候,無論是任何地方,隻要能夠填飽肚子他都非常滿足。
不僅僅是飲食,無聲中,軍人、文職人員、幸存者,三者之間的待遇差距越來越大。
整個軍區被劃分成三塊地區,難民區、軍人區、辦公區。
軍區有著非常嚴格的管理,每時每刻都有巡邏的軍人防止意外發生。
為了不影響秩序,未經允許的難民不得擅自離開難民區,麵對情節嚴重者,巡邏的軍人甚至有直接開槍擊斃的權力,一旦情況屬實,開槍的軍人不僅不責罰反而完全不用負責,更是大大嘉獎。
軍區裏水井數量不足,原本主要使用的自來水被中斷。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會導致塌方,為此隻能節製用水。
這是對外的說法,至少,在清洗方麵,軍人能夠享受到的福利遠超平民。
逃難生活也別想多麼舒適了,逃難到軍區的難民多半渾身邋遢,渾身散發著各種各樣的惡臭。
冬末春初的寒冷天氣下哪怕澡堂供應的是冷水、位置稀少,自己都覺得自己髒到無法忍受的難民自然也是萬分渴望洗澡。
在保證飲水充足的情況下,臨時搭建的簡陋澡堂變成人滿為患的地方。
然而,想要讓每個人都清潔幹淨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幸存者澡堂每天隻開放兩個小時,每人隻能清洗一分鍾,小小的隔間澡堂每天能夠清洗的隻有兩、三千人,而且還洗不幹淨。
區區一分鍾的清洗時間,對於那些已經好幾個星期沒有洗過澡的難民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勉勉強強將最肮髒的地方衝洗一遍將最惡臭的味道洗淡一點,就會被站崗的軍人拉出去換下一個人。
而軍人的待遇就好得多了,哪怕僅僅是參加訓練不到一天的新兵也有著與難民截然不同的待遇。
十幾名軍人住進一個寬大宿舍分上下床鋪,有些擁擠,但是比起難民的帳篷簡直是空曠,有著墊子不必睡堅硬的地板還有兩鋪被子可供更換。
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獨立廁所!
兩個人甚至三個人一起擠廁所,半個小時的洗澡時間足以讓每一個軍人將身上的汙垢全部清理幹淨。
這個待遇就讓不少潔癖的難民選擇參軍。
比起難民每天兩頓白粥,軍人的夥食更是豪華。
窮不養兵,哪怕餓死那些難民,軍方也會毫不猶豫的優先供應軍人的食物。
為了保持訓練的消耗,軍人飯堂內的飯菜一直都是有兩種選擇——重油重鹽或者清淡的糖份食物。
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僅可以挑選幾樣飯菜,蔬菜夠多而且還有著新鮮的肉類,米飯更是無限供應,保證讓每一名軍人都能過吃飽。
更重要的是——一名軍人可以攜帶一份飯盆大小的食物離開飯堂。
這看似不起眼的安排在不久之後卻讓大量的難民將親友送去當兵。
軍人與難民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待遇豐厚的軍人瞬間成為炙手可熱、令人羨慕的職業。
不僅軍人待遇豐厚,順帶得到軍屬身份的家人們也能夠得到優待,還有著國家力量保障。
本就生活不好的難民們當然希望心中有個依靠,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家人,難民們拚了命削尖腦袋也得鑽進軍隊裏。
短期內根本不用擔心食物問題。
軍區有著自己的養殖基地,每年的全國各處的種植隊伍帶來的糧食產量甚至比一般的糧食產地還要多。
每年在倉庫裏拉進拉出更換保質期,能夠存放的大米小麥堆滿倉庫。
可是,受到和平時期的束縛,人們根本不會考慮在場災難會持續多久,接近百年的和平時期的人們根本沒有挨過傳說中的饑荒。
聽著老一輩人談論著那些陳年舊事,甚至將老人們簡樸節約的習慣當做小氣。
闊綽的甩出十幾張鈔票就能得到可以將自己淹沒的糧食,這種情況下,人們又怎麼可能會想象得到幾十年前戰爭時期受苦受累終日半饑不飽的生活是何等困難。
大量湧入的難民快速的消耗著軍區的存糧,有進無出,貧乏的崗位導致了大量幸存者待在帳篷裏無所事事,每天領著越來越少的救濟糧,接受過高等文化的人們不屑於去做粗糟的體力活。
另一方麵,混跡在城市裏的幸存者無法被軍隊庇護,提心吊膽的躲避著喪屍群的獵殺,稀缺的食物更是導致了同類之間的搏殺,像是養蠱一般,能夠生存下來的幸存者無一不是強悍至極的能力者,專心應對喪屍群的軍隊絲毫沒有發現,一批失去人性的強大個體正在無聲積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