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好一片青天(1 / 2)

曾有先賢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概在他的眼裏,每個人生而有才,無論平庸還是卓越,終將都有綻放光彩的一刻。

然而對於忙碌功利的現代社會來說,是否有才並不重要,成功與否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成功者便是天才,失敗者永遠隻是庸才。

遺憾的是,蘇河並不是一個成功的人。

如果說成功的人生有固定的一百條道路可供選擇,你走上那一百條路,便會通往成功,那麼很不幸,蘇河就是那個總是行走在一百條成功道路之外的悲劇路人。

自從大學畢業後,蘇河找了好幾個工作都不甚滿意,於是索性辭職回家,做了一名網絡寫手。

網絡寫手,不是網絡作家,兩者的關係就好像是金字塔頂端和地基的關係,作家是站在塔尖上的人物,是每天沐浴在陽光下,光芒四射,一邊感慨著“高處不勝寒”的成功人士,而寫手則是整日經受潮浸蟻噬,辛苦碼字,卻頂多隻能讓肚子勉強吃飽,偶爾還要喝上一碗涼浸浸的西北風的底層人物。

經年的寫手經曆,除了腰椎頸椎不適等一身的職業病外,蘇河收獲最多的,大概就隻剩下那在蘇河苦思小說情節時,被撓落滿地的三寸青絲了。

蘇河甚至覺得,如果他再這樣繼續撓頭下去,大概很快就要從一個“天”字形的俊朗青年變成“大”字形的禿頂大叔了。

對於一個庸碌平凡的作者來說,筆下一部小說的誕生,不知道會經曆多少個盡夜難眠的夜晚,幾乎每時每刻每分每秒,創作者都會帶著一種難以拋卻的焦慮情感,不住地糾結著劇情的走向。

因此,當蘇河因為突然尋覓到那難能可貴的一點靈感,沉浸在埋頭創作,從而忘記了廚房灶台上還燒著一鍋菜湯這件事情,也就完全不顯得奇怪了。

當蘇河再想起這件事情,衝進廚房的時候,看到的便是一團黝黑黯淡的圓狀鐵球已經牢牢地和灶台熔鑄在一起了。

是的,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這個造型獨特的黑色鐵球大概便是蘇河之前煮湯用的那口鐵鍋了,隻是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才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蘇河回想起剛才衝進廚房的一刹那,那股驟然升起、無法抵禦的強烈睡意,以及夢境中發生的一切一切,心跳漸漸急促。

看過無數網絡小說的蘇河這時候難免產生出某種聯想,他猜測,這個鐵球裏麵有可能就是那個新誕生的世界!

眼睛死死地盯著鐵球表麵,之前產生過的那種眩暈和昏睡感再度襲來,蘇河順從著這種感覺,重新進入了夢鄉。

黑暗中徐徐浮現出一個光點,那個光點緩緩變化,成了一條線。

線很長,在蘇河的視野裏無休無盡,從盡頭拉到盡頭。

片刻後,那條線開始變大。

原來不是線。

是天。

一條青色的線。

一片青色的天。

蘇河左右張望,發現自己站在天空的天空上,正以一種奇怪的“上帝視角”俯瞰著雲天之下的萬物眾生。

野鹿奔跑在荒原,黑熊蜷縮在雪域,展翅高飛、幾可近天的鵬鳥在蘇河的眼皮子底下自在翱翔。

那隻碩大無朋的鵬鳥一振翅,便生出一股肉眼可辨的旋風,一低飛,便帶起一潮震顫天地的響動。

鯤鵬,毫無來由的,蘇河明白了這種生物的名字。

視線倏轉,瞬間掃過萬裏大陸。

明明隻是刹那時間,蘇河卻仿佛經曆過了很久。

在這片刻眨眼的時間裏,蘇河看到了書生在破院裏讀書,看到了火夫在廚房中燒飯,看到了冰原裏有一隻利箭劃破長空、自遙遠山外迢迢而來,看到了青山上有一名年輕人桃木橫肩,正挑著兩桶裝的滿滿當當的水慢慢悠悠地往山上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