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節(2 / 2)

軍府眾人之前進行過討論,金國是個極要強好麵子的國家,從最初完顏阿骨打不受天祚帝之辱,以二千五百部落兵決然攻遼,便可見其種族性格之一斑。如今遼境盡歿,通州獨存,在自己臥榻之側任由他人酣睡,這很沒有道理。如此分析下來,唯一的解釋便是金國如今形勢一定很不好,與宋南北對峙,夏虎視於北,蒙擾與西北,說明他們正處在疲與奔命之期,肯定涉及到了國本,唯如此才會對於通州快速發展表現出聽之任之的態度。在他們眼中通州不過是秋後殘留的一隻頻死蚱蜢而已,他們不願意顧小而失大。況且,正在頭痛於四麵楚歌,對於通州,他們非不想阻止,實不能也。金國人有這個心態便給了通州機會,做為一直致力於覆金複遼的韓可孤正是需要這種政局變數。製造一些小麻煩,擴充一些實力,即使趁此時節練練兵也是很好的。就目前實力而言,出兵的關鍵在於把握好分寸,即要打得金人出血,又不讓能他感覺很痛,循序漸進很重要。關鍵點是讓金國不要過早把關注的目光急切地投向自己,對通州動歪心思。

韓可孤很思念過去的歲月,他清楚,雖然大遼國己經名存實亡,但仍有許多忠誠於她的人,為了這些人,他必須堅持下去,哪怕明知是在玩火。如果僅僅隻是韓可孤自己,他真的什麼也不怕,己經死過一次的人了,何懼再死一次,他可以很熱血很衝動地與頑金拚個你生我死,總在青史上添上一筆忠名就是了。在金國人的眼中,韓可孤的一切力量其實很幼稚很不自量力,根本不堪一擊。但他自己清楚,遼國的子民們,對於遼國的皇權仍然殘留著天生的膜拜,不要說自己,就是通州,甚至正苦苦掙紮在淪陷區裏的人們都或明或暗站在金人的對立麵。所以他無懼,因為他背後有很多人支持。通州得道,所以多助。

得道者多助是一方麵,有自知之明又是另一方麵,金軍氣勢雖見低落,但虎死威風猶存,何況這隻老虎不是死,隻不過患上小疾而已,絕非通州現在所具備的實力能夠正麵招惹的,所以製定的作戰方案很明確,即是以搔擾為主從而達到牽製目的,伺機攻克通州附近城池,以為屏障之用。

本來韓可孤原定的計劃由自己親自掛帥,隻是後來由於蕭平之、蔡高嶺一眾官將堅決反對,將這個的決定給徹底否決掉了,換成了李長風和常子恒。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對這二人,韓大人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