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節(2 / 2)

韓可孤有一項優點就是善聽。此善非是耳根軟,沒有自己的主意,而是從善如流之善,李長風的略書中有一段話最讓他讚同:‘觀史,凡任將皆以上官任命至已成之軍。領不諧之兵,若能力卓絕者,可約束。若非,情義則不達,或成積疾。’所以韓可孤決定摒棄舊習,先擇將而後募兵,以源汲水層層出遞,先團統帶而後營官,有營官而再甲目,直至副兵,如此類推。

這種想法的形成有受京州軍武騎營兵的啟發,他們之所以在遼軍裏橫行無忌,依仗的就是這些人多為同州同府甚至同裏的同鄉親戚,有感情基礎在裏麵,互成臂膀,容易抱起團一致針對外敵。

韓可孤提倡這種做法,由將至勇之間相習有素,風俗亦同,能知彼此性情能力才方便束理。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清高如李長風者也不免俗,雖然現階段軍府大倉中銀錢短缺,但手裏有種糧的兵,眼前是長糧的田,在亂世之中糧食可比銀錢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他製定的發餉章程裏,正兵收入折算過來要比京州軍口糧多出近一倍。官開薪俸更高,以級別論,按統帶人數增減。

如此豐厚的待遇如何不令人眼熱,雖然農民也種田,但沒有軍隊的保護,在這麼個顛沛的世道裏總感覺心中發虛,擔心受到搶掠和盤剝。尤其入了軍中,穿用無憂,還能有機會謀個上位光祖耀祖,所以紛紛應募。

‘以技藝嫻熟者優選,青壯樸實者為上;凡市井氣重、痞行流氣者概不收錄。’這是募兵條例的明文規定。李長風主張擇僻地募勇,這是他在平州時取得的經驗,初時這類人表現會有些木訥,無非是少見世麵的緣故,經過訓練後便能很快擺脫出來,貴在忠厚奮進,不畏勞苦。

這一套募兵方略看似簡單,卻讓執筆的李大人費盡了心思,參考舊典,查閱古籍,不知熬白了多少華發。韓可孤看著心疼,時常讓韓煒到廚下添加小灶,做些潤益食材給他添補,可惜李長風矜持不受,倒常常便宜了蕭狗子這個渾人,讓他大快朵頤。

辛苦從來不會白費,通過這套方法募收的丁勇大多數是農家出身,莊稼地裏的活計精通,入伍就能做活兒,讓大家省力不少。

新募的兵士,驟然由原本常受欺淩的社會底層升格到曾經畏之如虎的官軍中的一員,感覺無限榮光,又有從來不敢想象的優厚待遇可以領用,所以對引領他們進門的將弁感恩戴德,又都是相同府縣出身的鄉裏鄉親,感情上籠絡,軍紀上要求,自然都不願也不敢與軍官們對立。

抓一軍不如抓一將,韓可孤深知馭人要領。與大處著眼,與小處放權,隻負責營以上主要將官的任命,不及其他。這些人的升職來曆大多與普通丁勇類似,都是跟著韓可孤一刀一槍拚上來的,既感激大人的提拔重用,又與之有師生之情、袍澤之誼,同過生共過死,心中充斥著‘士為知已者死’的強烈念頭。

如此,韓可孤建立私軍的目的得到初步實現,整個鄉軍在他的控製之下,形如一體磐石,少而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