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兵雖然大都是番漢轉戶的丁壯,但因為算是國家的正規部隊,有些優越心理,常疏於操練,雲內州又處在山高皇帝遠的邊緣地方,軍紀就渙散得厲害。但是高山出俊鳥,老鴰窩裏也有金鳳凰,在集體操練的過程中,韓可孤發現這裏麵也是有些人才的。
單先一個就是甲馬一營領官耶律衝,雖然是契丹的本族出身,但全沒有驕橫霸道行色,他所帶的兵丁在每次會操時候都能按時點卯,著裝整齊得一絲不苟。京州軍組成複雜, “契丹本戶多隸,其餘番漢戶丁分隸者,皆不與焉。”五州鄉丁最眾,如他一般踏實作風的卻如鳳毛麟角。考慮到以後有這麼個國族出身的人物在朝臣麵前頂缸,辦起事來會方便許多,韓可孤決定把耶律衝推拔上去。
再一個就是步營的百夫長莽四,是武舉人出身。武舉製度始於前唐,由兵部主持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負重摔跤等,再問軍事策略, “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所以莽四無論軍事謀略還是軍事技術都不錯,而且訓練兵士得法,在營兵中很具威信。
軍府兵的三個墾團,雖然統領都是選的武藝出眾的人物,但下麵的甲長、火長們雖然熱情很高,但畢竟新晉的職務,對操訓沒有經驗,隻李新有些經驗,但終究他分身乏術,明顯不能滿足軍卒擴招的需求。人才寶貴,是興軍複國的第一資源,韓可孤將耶律衝與莽四請過來做了墾軍的教頭,按著墾兵軍官待遇,另加上一份餉銀作為補償。反正墾田的收成足好,手中有錢好辦事,不用為幾個小鈔犯愁。
競爭極具內在動力。有了對比,墾兵和州兵較起勁來,雙方的訓練都見了起色。
可惜積習叵測,非是一時一力可以返轉,好景沒有維持許久時間,便按下葫蘆浮起瓢,又出現了新的麻煩。
雖然大遼的整體局勢非常糟糕,幾近到亡國的地步,但雲內州四顧狼煙,但久不見戰事,京州兵們便起僥幸,慣常都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消極心理,兵庸而將懶成風。但是到了韓可孤這裏卻大變了模樣,國難當頭,他恨不能一日就練出一支強軍出來應對金兵的侵略。
按照軍府製定的訓練章程,每年按季合操,每月六天集操,每日晨昏訓操。“卷甲而趨,月夜不處,倍道而行”,過程不讓有絲毫敷衍。韓可孤對這支新興的隊伍寄托著很大希望,但凡有些空閑,便過來校場嚴格督促。
有上官勤查,京州兵也不敢如以往一樣敷衍了事,隻好耐住性子陪練。雖然專職就是訓練,不如墾兵軍訓結束後還要到田裏侍候莊稼,但由於保養的時間太久了,身子骨嬌貴,尤其在集操的日子,天色未明就得集結校場。有韓可孤監閱,將士們無奈,隻得一遍又一遍的與墾兵一般練習,不敢耍花腔。一天下來骨頭都散了架般的疼痛。最難熬還要站立得筆管流直,聽他喋喋不休聒噪些軍紀作風,國難當頭人人當奮勇,個個勇爭先的廢話,讓人著實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