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攻防陣勢與當初李長風在平州起義時所使用的三才陣法極其相似,隻是由步戰應用到了馬上,團隊人數也有增加,更注重了戰鬥小組與戰鬥小組之間的配合。他們或拔擋或躲避無處不在的冷箭和鋒芒畢露的亂刀,與敵人的馬群中不斷衝擊,單兵之間看似散亂無序,彼此之間卻極有默契地互相靠攏接應,將大隊的金兵有意識地切割成小塊,使其首尾不得兩顧,如在棋間取角分而蠶食之。揮舞著鋒刃沉默而狠戾地衝突,長刀鋒利破空,戰馬遊走如風,血色濺起,不時有金兵墜鞍落馬,然後化成蹄下怨魂。
一個有效的戰術在戰場上所起到的作用強大到無可複加。憑借陣法所體現出匪夷所思的攻防能力,大肆屠殺對方的精銳,這場本來以兵員差距而少有懸念的戰鬥竟要被強行逆轉了。遼兵憑陣而戰,成功地將獵人和獵物的角色做了互換,勝負在持續中發生微妙的變化。金兵無法做出有效的攻擊和救援,在外圍不斷引弦放弓,但場麵太混亂了,能夠奏效射殺的遼戰士數量極其有限,倒有許多本部的兵卒被誤傷。
以弱勝強的戰例很多,但卻讓一直以來都是無往不利的金兵們很難接受,尤其出乎了定計誘敵,滿手把握全殲敵兵的主將哈哥利的意料,仿三才戰陣的打法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
戰鬥中最可怕的並非是一時的失利,而是因為各種原因從而導致的信心缺失,這是一種精神層麵上的打擊,直接會讓士氣低落到冰點。在以往的戰鬥中,遼兵之所以會一敗塗地,也是與女真兵戰無不勝所造成的壓力,從而自然而然形成發自精神深處的莫名恐慌有極大的關係。
按著金兵的慣性思維,已方的四周理伏甫一衝擊,在鐵馬金戈中遼國人就應該精神崩潰,再無了戰鬥的意誌,如樹倒猢猻散,慌張張夾起尾巴亂逃亂竄,任由自己們窮追猛打。……但今天的局勢明顯有了不同。看似萬無一失的包圍衝鋒沒有起到預計的效果,自己反而成為了被屠殺目標。
在被絕望所催生的勇氣麵前,一切狡計都將成為虛枉。正如俚語童言:軟的怕硬的,硬的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中計的遼國騎兵在包圍中沒有崩潰,時至今時今日,他們早就已經對死亡有了心理準備,對生的無望衍變成對死的無懼,大無畏的勇氣在臨終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拚命揮舞著手中的刀槍棒戟,戰鬥力空前提升,即然最終無法避免要倒在敵人的刀下,那便戰,戰到最後一息。
戰場人命賤如草是相對而言的,死神也不曾擺脫欺弱怕硬的本性,當戰場上的戰士真的能將性命置之度外,死亡往往卻又會遠遠躲避開來。哈哥利立馬橫刀在戰場的邊緣地帶看到遼兵們以一當十當百,本該恐懼慌張的臉上卻猙獰地寫滿了複仇的快意,自己的屬兵如同秋後的莊稼般一茬一茬被放倒,心中不由驚駭。